4月
11
2022
聽說,她的父親是著名作曲家?
聽說,她還曾夢想成為一名文學家?
聽說,她也曾幻想成為一名流行歌手?
我們非常有幸請到了
著名作曲家賈達群教授
和青年鋼琴家賈然女士
以對談的形式
聊聊那些熱點之外的
“獨家私話”
三歲半開始學琴,考上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格拉夫慢,成為朗朗、王羽佳的師妹,如今以“舒伯特演奏者”的身份活躍於舞台和公眾的視野之中,賈然的演奏一直以自然、真實、細膩見長,她鐘情於舒伯特音樂作品的演繹無疑,這間接體現出了其所持的音樂立場,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藝大於技、具有深厚內涵的音樂作品,因此在她的演奏中,沒有刻意的炫技,只有不斷錘煉的聲音層次與獨樹一幟的音樂處理,超強的結構把控力、靈動飛馳的想象力及對聲音的捕捉、再現能力,塑造出了與眾不同的賈然風格
01
既是父女 又是音樂上的傾談對象
01
在賈然的成長歷程中,父親對她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賈然的父親是我國著名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賈達群老師。熟知賈老師的人都知道,“結構”是賈達群教授音樂創作與理論研究中的核心概念,這種時刻以“結構”的眼光來思考、審視音樂的方式與賈老師的早年經歷有關。
在正式學習音樂之前,賈老師在美院接受了長達八年的專業訓練,這使得他對線條、色彩、結構等概念有著更加深刻和多維的體悟,從美術跨行進入音樂領域,似乎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如他所說,他發現了兩者的共性,甚至是所有藝術的本質,即:通感聯覺。
“任何藝術都需要聯覺的輔助,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它們以真實世界為原型,用專屬的語言與獨特的筆觸塑造出一個相對獨立的藝術世界,用以表達人的世界觀和生命意志。
藝術的重點並非重現,而在於重構,它講求創造、強調在將具象事物抽象化的過程中所產生出的智慧結晶與思想火花,通感聯覺的目的在於打通不同事物間的阻隔與壁壘,通過運用抽象思維的轉換與遷移能力,實現不同藝術品類之間的互聯互通,而在這種“連結”的背後,潛於紛繁表象之下的便是萬事萬物的本原,即:結構。”
舒伯特奏鳴曲的篇幅較為長大、結構也相對松散,想要真正處理好,並不容易,但這似乎是賈然的優勢,我想一方面這源自天生的直感,另一方面更來自一種不經意間的熏陶,賈然告訴我們她小時候總會跑進爸爸的書房,隨意翻閱學生的論文,這些文章大部分都與結構分析有關,可以說就是在這種漫不經心的“偷瞄”中,我學會了奏鳴曲式,而這種對音樂結構的清晰把握,更是日後形成賈然風格的藝術起點。
在與我們的對話中,賈然也談到,平時沒事的時候,會和父親一起研討音樂,很多時候他們的見解都不甚相同。這非常有趣,作為演奏家,我更傾向從感性的方面去“體悟”音樂,而父親身為一個作曲家和理論家,更多時候像是拿著一把手術刀,嚴密精確地“剖析”音樂,爭論本身帶來的是思想的交流、觀念的出新。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彼此欣賞,互相彌合。
▼賈達群《室內樂作品選》之《回旋曲》
02
全能老爸 我的人生榜樣
02
除了是一名享譽國際的作曲家外、賈老師也精通美術與文學,面對這樣一位全能老爸,賈然坦言壓力很大,父親的言傳身教,使賈然從小就對自己有著超高要求,即便是在最愛玩鬧的童年時期,她每天也會給自己制定嚴格的練琴計劃,並認真完成,她說自己是一個上進的孩子,父親永遠是走在前方的榜樣。
雖然最初是父親為我選擇的鋼琴,但真正決定走上職業道路,卻是我自己的意願。九歲那年,我參加了“星海杯”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並獲得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當時我非常開心,內心也充滿了些許成就感。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爸爸要調到上音工作,而我必須要做出選擇:上普通小學還是直接考附小,我想或許是那次比賽給予了我很大信心,讓我堅決地做了一個現在看來無比正確的選擇:走專業,考附小!
選擇將音樂作為畢生奮鬥的事業,便是選擇了與父為伍,不知是否是遺傳基因的影響,賈然對待音樂的態度更是與父親尤為相近,在逐藝與追夢的路途中,堅定而純粹,他們的藝術世界是精神性的、沒有利益、也沒有妥協,喜歡、熱愛是追尋的唯一驅力,就像賈然很清楚執意演奏舒伯特奏鳴曲這類作品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但她卻從來沒有懷疑,並因此而停下腳步。
在她看來:“一名出色的演奏家需要做的是引導聽眾,教會大家如何聆賞音樂、如何發現好的作品以及如何感受音樂的美,並從中獲取心靈所需的片刻寧靜,我不想迎合大眾,所以是否討巧也不是我考慮的問題。”
▼舒伯特《c小調第19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D958
▼舒伯特《c小調第19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 D958
▼舒伯特《c小調第19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 D958
▼舒伯特《c小調第19鋼琴奏鳴曲》第四樂章 D958
03
先天?後天?天賦真的可以培養嗎?
03
橄欖:
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天賦的小孩嗎?
賈然:
我覺得我應該算是吧
橄欖:
您認為賈然是一個有天賦的小孩嗎?
賈達群:
我覺得作為父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無論怎樣回答,總會有愛女心切的“嫌疑”
在我看來,教育孩子只要把握住了以下三點,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了。其一,孩子要有健全的心智,性格是最重要的,人格、心理要完善、要積極陽光、充滿正念,這是做人最重要的一點。
其二,健康的體魄,身體是第一位的,沒有強壯的身體,又怎麼能夠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之中呢?直到現在,賈然都一直堅持健身、運動,將生活與事業的天平,端得很正。
最後是要有良好的習慣,我一直強調,無論做任何事,都要特別專注、要有規矩,就以練琴為例,哪怕每天只練5分鐘,但必須要保證這五分鐘都是精神集中、完全投入的。賈然從小生活的環境,離不開書與樂,所以我認為她走的路是很專業的,加上我本身總在強調自律的觀念,所以她這一路並沒有走太多的彎路。
說起天賦,尤其是音樂天賦,我想更多指的是樂感、對聲音、節奏的敏感程度以及是否擁有一顆善感的心靈和豐沛的想象力。據我了解,很多家長都曾有過這樣的疑慮:“如何判斷一個孩子的天賦?當天賦不足的時候,還要讓他繼續學下去嗎?天賦到底可不可以培養呢?”
當談及這個問題時,賈然認為“沒有人的想象力是不豐富的,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努力地發掘自身的潛力,要了解自己、多傾聽內心的聲音。其實作曲家也是人,他們寫的很多東西不外乎人性的方方面面,它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相反它就是一種自身需要。
我在國外有很多采訪,我記得有一次他們問我: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是如何理解西方音樂的?從我自身來講,我認為西方音樂已經發展地相當成熟,它表達得不是某個具體區域的東西,而是輻射整個人類的諸多命題。從這個角度上講,我認為我們是沒有隔閡的,是彼此需要的。”
關於這個話題,賈達群老師則給出了不同於賈然的另一種回答:“我認為人與人之間還是存在天賦上的差異的,但鑄就一個真正的天才,先天的饋贈和後天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再高的稟賦也需要勤勉的奮鬥。”
▼舒伯特《a小調第16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D845
▼舒伯特《a小調第16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 D845
▼舒伯特《a小調第16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 D845
▼舒伯特《a小調第16鋼琴奏鳴曲》第四樂章 D845
04
古典音樂“年輕化”,是好是壞?
04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走進音樂廳,年輕人正成為古典音樂受眾的主體,而在這之外,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行業的迅猛勢頭,也讓古典音樂的傳播渠道也呈現出“年輕態”的趨勢。
面對這樣的現實,賈達群教授認為:“任何藝術都有娛樂性的一面,我覺得在藝術的開啟階段,需要用一些有趣的手段來調動興致,但音樂畢竟是很抽象的藝術品類,是最不容易說清楚的藝術形式,所以我想僅有娛樂性的一面是遠遠不夠的,欣賞古典音樂,還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揣摩。
作曲、表演、聆聽,研究構成了“音樂生產”的完整環鏈,這之中,每一個環節都充滿著創造和想象,音樂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不確定的,音樂詞典壓根沒有收錄“確定”這個詞。即便存在樂譜,但誰又能說准p、f到底要彈多少音分呢?
音樂沒有一個僵硬、固定的標准,它唯一“擁有”的是演奏家通過標題、旋律、和聲等要素進行的想象與創造,當演繹完成之後,聽眾又要借助自己的想象和創造來接收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心意”。
正是由於想象與創造在音樂中無處不在,因而我認為音樂恰恰是培養全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一種最好的藝術形式,而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何貝多芬的音樂如今依然活躍於舞台之上,音樂中的不確定性恰恰成就了音樂的偉大。”
而在賈然看來,“宣傳在現代社會是必要的,對我來說,詮釋音樂的意義是本分,其他東西都只是花邊,跟上潮流的前提是不能忘本,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一直堅持自己的道路、不斷獲新、不斷進步、不斷鑽研的原因所在。”
更多橄欖原創采訪
(點擊人名查看文章)
作曲家
| (2)
指揮家
| | | | | |
鋼琴家
郎朗(1)| | | | |
| 路易 | 杜芒 | | | |
|張昊辰(2)|
音樂教育
|| 周希希| 趙陽明天| |
||| | 楊培 |
室內樂演奏家
小提琴家
| | | |
大提琴家
其他音樂家
民樂藝術家
學者&樂評人
| | || | |
音樂廳&樂團
鋼琴比賽
導演
戲曲藝術家
舞蹈家
聲樂藝術家
演員/音樂劇演員
其他舞台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