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
31
2019


分類:人文
作者:曾凡真


藝術百科

2019年是著名學者
書法家吳丈蜀先生

誕辰100周年

金陵緣,一生情
——吳丈蜀先生在南京
文/何震宇

今年是吳丈蜀先生誕辰100周年,《書法報》舉辦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吳老從79歲起,幾乎每年都來南京,直至最後癱瘓在床。在南京,吳老結識了一批朋友,創作了一批作品,編撰了生命中最後一本著作,可以說南京之行,是吳老藝術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後人留下了一段藝壇佳話。作為親歷這段經歷的見證人之一,我覺得很有必要把它寫出來,作為對吳老最好的緬懷和紀念。
吳丈蜀|字恂子,別署荀芷,漢族,1919年生於四川瀘州。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大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側重於古典詩詞格律研究。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湖北省詩詞學會會長,《書法報》社社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1993年1月公開聲明退出書法界,引起世界眾多媒體的廣泛關注。
1998年5月,79歲的吳丈蜀先生來到南京。說來他和南京這座城市也有著一些淵源,1983年,吳老曾經有過一次南京的遊歷。那一次,吳老遊覽了南京的名勝雨花台、中山陵、總統府,掃葉樓等地,留下了不少詩句,有一首《訪掃葉樓》,最可見吳老的情懷。
風雨來登掃葉樓,龔賢清望足千秋。
硯田耕罷無他事,半畝荒園自可留。
清涼山上樹參天,瓦屋無塵憩半千。
藝品都緣人品潔,一生不做二臣官。
而這一次的到來,距離上次的遊歷已經又過去了15年,耄耋之年的吳老,又要和這座千年的古都續寫一段怎樣的故事呢?說起這段的南京之行,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金陵著名的篆刻家黃征先生。據黃征先生回憶,他是1994年秋天在武昌東湖路吳老的家中首次結識的吳丈蜀先生,當時先生任職湖北省文史館館長,因為仰慕吳老的人品學問,幾次邀請吳老來南京,終於在1998年的5月得以成行。
吳丈蜀(中)、喬無疆(左)夫婦
與何震宇(右)在隆昌寺
吳丈蜀先生來到了南京,就住在長江邊的一個部隊招待所。我清晰的記得第一次見到吳丈蜀先生的情景。那是一個初夏的傍晚,出現在我面前的吳丈蜀先生,身材不高,體型消瘦,滿頭銀髮,面帶慈祥的笑容。他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老人精神矍鑠,有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吳老的話不是太多,總是靜靜的坐著,偶爾聽到客人的言論,也會插上一兩句。我們就這樣聊著,一起吃了晚飯。吳老送給我一本《吳丈蜀書法輯》。回來後我仔細研讀,更加深了對吳老的了解和崇拜之情。

《吳丈蜀書法輯》
吳丈蜀先生出生於四川,成長於武漢。當代著名的書法家和學者。他精通詩詞。平時以詩人自許。是當代著名的詩人、書法家。他的書法風格,初學《石門頌》、《石門銘》、《瘞鶴銘》等漢魏碑刻,又受到八大山人、鄭板橋、謝無量等影響,形成了「古拙豐茂、渾然天成」的獨特的風格。吳老還主張:「二分筆硯三分看,餘事還須廣讀書」,用學問涵養性情,提高書法的精神境界,是當代具有深遠影響的書法家。
吳丈蜀書法
吳老來到南京的消息在當地的朋友中不脛而走。黃征和朋友們專門為他安排了古蹟遊覽。我也有幸參與陪伴。記得那一次遊覽了很多地方,印象最深的是去棲霞寺參觀。那是六朝時的遺蹟,也是吳老最感興趣的地方。記得去棲霞寺的那天,天氣並不是很好,天空中飄著綿綿的細雨,應該是江南的梅雨季節,但千佛岩籠罩在細雨中,顯得越發的幽深古樸。一路之上,吳老興致很高,在千佛岩,舍利塔,摩崖石刻邊,吳老如數家珍,對這裡的文物非常熟悉,在一面巨大的「棲霞」楷書摩崖前,吳老說這是唐高宗李治的題字,為江南僅存,應當好好保護,雖然我們都來過棲霞寺多次,但都還是第一次聽說有這樣的珍貴遺存,更加佩服吳老的學識淵博,真是值得我等晚輩好好學習。在千佛岩和棲霞寺之間,有一座始建於六朝時的古舍利塔,相傳是明僧紹所修,距今有1600多年的歷史,吳老在塔前拍了照,顯得非常的高興。
唐高宗李治
千佛岩
第二天,我們又陪他參觀了南京的明城牆。南京的明城牆建造於明代洪武年間,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保護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吳老特意遊覽了石頭城附近的明城牆,觀看了最有特色的「鬼臉照鏡子」。這段城牆,依山勢而建,自然形成了一個類似「鬼臉」的模樣,是南京城牆中最美的一段,現在已經修建為市民公園。當年這段城牆,還掩映在居民住宅里,馬路不通,十分難找。但吳老依然興致勃勃,徒步來到居民的小院子裡,找到適當的角度,終於一觀「鬼臉城」的風采。看得出他非常喜愛南京的古蹟。
南京明城牆
明城牆磚
在我的印象當中,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吳老陸續遊覽了台城遺址、紫金山天文台、朝天宮、句容寶華寺、燕子磯、清涼山龔賢故居、句容茅山道院等。第二年,吳老又來到了南京,和一年前相比,吳老的身體好像衰老了很多,走路要拄拐杖了。但喬無疆先生的身體很好,可以照顧老人。朋友們又陪他去了湖上明都——江蘇高郵,遊覽了高郵湖的美麗美景。吳老回南京後高興的說:「我要寫詩了」。他希望通過寫詩,抒發內心的感受。再後來由於年事已高,身體情況每況愈下,吳老遷居上海,來往於滬漢,沒能再來南京了。黃征先生和吳老夫婦的聯繫卻並沒有中斷,直到2006年,吳老病重,垂危之際,黃征先生依然陪伴在病床前,陪老人走完了最後一程,堪稱老人的忘年知己。
吳老病重
吳老在南京期間,空閒之餘,留下了晚年的一批珍貴墨寶,結識了江南一大批文人墨客,在金陵文藝界傳播了自己的藝術思想和作品,從整理的資料來看,他和在寧的書畫家如宋玉麟、章炳文、馬士達、樂泉、王道雲、孫少斌、金國富、周曉光、張寄蝶等人都有來往,還曾不顧年事已高,為江寧博物館等文博單位留下墨寶。

吳丈蜀《無我為大》
在陪伴吳老的日子裡,他對年輕人的成長和提攜也是不惜餘力的,記得2001夏天,我準備出第一本個人書法集,很想請吳老題寫書籤。恰好那段時間吳老住在南京,於是我求助於黃征先生,過了幾天,黃征先生告訴我說:「吳老已經幫你寫好了,趕快來取。」於是我吃完飯急匆匆的趕到部隊招待所,見到了吳老。吳老拿出了他所題寫的《慈齋書法集》5個字交到我手上說到:「祝賀你啊」。吳老的關心與鼓勵,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心,第二年我拿著出版好的書法集,看望吳老,吳老又多次表揚我,我深知自己的不足,老人是在鼓勵我啊。
吳老題寫《慈齋書法集》
吳老在南京期間,上門求書者絡繹不絕,吳老書寫了一大批作品。這批作品是吳老藝術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當時的現實條件,這批作品現在已經散落民間,但隨著時間的遷移,會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這也是研究吳老書法藝術的學者需要關注的。
吳丈蜀(中)喬無疆(左)何震宇(右)
吳老晚年和喬大壯的女兒喬無疆先生結合,寫就了一段藝壇佳話,為吳老晚年的生活,抹上了一道亮麗的色彩。到了2003年的時候,吳老因為年高體弱,已經不能來南京了。於是黃征老師決定帶我去上海看望他。記得吳老喬老的新居,在靜安區的一個現代化的小區里。由於年事已高,他們的住所是在一座高層的二樓,房間不是很大,但通風通光良好,很適合老人居住,也非常的安靜。這一次的探望,又落實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原來吳老晚年,想把自己早年的一些著作進行整理,其中有一本《中國歷史三字經》,用通俗的語言介紹了中華的文明歷史,是吳老非常喜歡的一部著作。他非常希望由年輕有成就書法家以五體的形式把它再次書寫一遍,於是吳老親點了五位青年書法家,他們是黃征(篆書)、劉燦銘(草書)、管峻(隸書)、劉延龍(楷書)和我(行書)。全書由喬無疆先生策劃,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發行。吳老親選的這五位書家,書法也各有特色,是青年書家中的佼佼者。回寧後我們一一落實,大約半年後終於將這份著作寫好了,又過了一段時間,新書終於面世。吳老和喬老都非常高興,這本書裝幀精美,五體兼備,是文學、書法愛好者經常可以閱讀的一本好書,也是對吳老江南之行的最好紀念。


《中國歷史三字經》 吳丈蜀 著
喬無疆先生策劃
黃征(篆書)劉燦銘(草書)
管峻(隸書)劉延龍(楷書)
何震宇(行書)
吳老晚年的南京之行,是他藝術生命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和南京朋友的交往,他進一步升華了許多想法。留下了多篇論書絕句,進一步闡述了他的書學思想,出版了新的著作,留下了晚年的精品,時光飛逝,吳老已經離開我們10多年了,我們今天看這段不太遙遠的歷史,依然思緒萬千,就讓我們重讀他的《論書絕句》作為本文的結束吧。
習字原無捷便途,期成端在下功夫。
二分筆硯三分看,餘事還須廣讀書。
學書本旨自分明,實用提高凈性靈。
若為獵名求利祿,未曾舉步便迷程。
2019.5.6
何震宇
於金陵河西寓所
本文作者
何震宇 江蘇南京人。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顧問、南京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南京市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中國標準草書社社員。
吳丈蜀先生書法選集






延伸閱讀

最近…他們終於團聚了……解析

或造成重大後果

兩人同演《東遊記》走紅她有顏能演卻無戲可拍

教你七道有營養又美味的土豆泥簡單易做方便

日本人怎麼辦?其實日本早有後手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