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與相聲?當二者碰到一起會是什麼樣?


7月
21
2022

先來一段近日比較火的吉他相聲視頻,METAL党的最愛

相聲吉他 當相聲演員演奏經典金屬吉他RIFF時

彈吉他的你,看到吉他出現在相聲裏 還是很開心的吧,你怎麼看?

下文轉自: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筆者一直認為,在所有文藝表演的項目裏,相聲是最占便宜的。

唱京劇的肯定不可能在台上唱大鼓,但相聲可以。唱大鼓的肯定不可能在台上打板唱一段數來寶,但相聲可以。唱快板的肯定不可能在台上唱京劇,但相聲可以。

相聲演員的肚兒是雜貨鋪,相聲行業乾脆就是義烏批發市場,這就是傳說中的“萬象歸春”。

不過,在相聲兼容並蓄引入各種表演形式的過程中,也有曾引起巨大爭議的東西,比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相聲行業曾火爆一時的“吉他相聲”。

一、吉他相聲的起源

吉他相聲一般認為的首演是1981年來自沈陽的相聲演員楊振華,他和他的徒弟崔福祥一起分別抱著一個吉他表演了《笑語歡歌》,在這段相聲裏,他們分別彈唱了《軍港之夜》《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等一系列當時比較流行的歌曲,這種活潑靈動又與時俱進的表演形式立刻在當時引起了轟動。

所以到現在一談起吉他相聲,一般都認為是從楊振華和崔福祥開始的,1988年姜寶林在批評吉他相聲時特意強調了這是楊振華起的頭。

不過從橫向來看,當年在北京的相聲演員趙小林也曾抱著吉他上台唱相聲,在當時引起轟動。趙小林也就是著名相聲教育家馬貴榮的前夫,孫越、王玥波和張伯鑫等人曾經的老師。笑林原名趙小林,為了避諱這位前輩才改叫笑林。

楊振華的吉他相聲也不是突然想起來的,一方面可能和他的師父有關。楊振華的師父是東北馮家門的楊海荃,這是一位能用法語說相聲的奇人,早在五十年代就曾和搭檔彭國良一起在台上表演《自拉自唱》,只不過采用的樂器還是傳統的京劇家夥什。

另一方面就是八十年代初的改革熱潮,在欣欣向榮的大改革中,觀眾對新鮮事物的追求和接受程度非常高,因此相聲演員也會受到相當大的激勵和啟發。

二、吉他相聲的突飛猛進和變味兒

吉他相聲也就是“唱相聲”一誕生立刻在相聲界引起一陣模仿熱潮,其影響力一直延續了二十多年,這中間誕生了很多能“抱著吉他唱相聲”的知名相聲演員。

戴志誠和鄭健曾在春晚上表演《二重唱》,楊議和楊進明曾在曲苑雜壇裏表演《唱新歌》。

馮鞏曾在春晚上和郭冬臨、陸鳴等人表演《台上台下》《舊曲新歌》等節目,就連外表看起來老氣橫秋的王謙祥李增瑞也曾表演過《老放牛》等吉他相聲。

1987年中央電視台曾經舉辦過電視相聲大獎賽,在業餘組裏居然冒出來七十多對抱著吉他唱相聲的組合,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但是,吉他相聲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有變味兒的趨勢,那就是光唱沒包袱沒台詞的所謂“相聲”。

於謙曾經回憶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隨北京曲藝團到外地演出,當時觀眾就不愛聽普通相聲,只愛聽歌,兩個相聲演員空著手上去准會被起哄,但是要是抱著一個吉他上台,觀眾就不起哄等著你唱。逼得他只好跟風學了一段吉他,上去之後也不說相聲,就是一首接一首的唱歌。

無獨有偶,當年高元鈞的徒弟石小傑曾舉辦全國巡演,其主打的表演形式就是唱相聲,甚至可以讓台下的觀眾點歌,你點什麼我唱什麼,至於什麼相聲的台詞、包袱,有沒有無所謂,會唱歌就能賣票。

現在有人說楊振華弄的吉他相聲不好,險些把相聲帶跑偏了,實際上這並不是他的錯,因為楊振華好歹還是把吉他表演融入到相聲裏去的,那些變味兒的所謂唱相聲並不是楊振華的初衷。

三、誰支持,誰反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當吉他相聲已經在全國相聲界風起雲湧之時,相聲界不免要討論一番,這種變革是否要支持,還是要堅決反對,或者順其自然聽之任之。

我們看那些曾經表演過吉他相聲或者以吉他相聲為特長的演員,楊振華、崔福祥、楊議、馮鞏、戴志誠、郭冬臨、趙小林等人,他們有以下幾個特點:年輕人多,資歷淺的多,還有業餘或轉行過來的。

也就是說,支持吉他相聲的還是以小字輩的相聲演員為主,一方面他們在傳統相聲上很難和老前輩競爭,只能另辟蹊徑,選老前輩不擅長的領域彎道超車。另一方面,他們畢竟年輕,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也喜歡和觀眾打成一片。

反對吉他相聲的確實是以相聲前輩為主,比如明確提出反對意見的姜寶林,他曾在報紙上發表專門文章批評吉他相聲,為此也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經常接到批評謾罵他的來電和來信。

而在反對吉他相聲上最具能量的無疑是侯寶林,他提出吉他相聲就是“洋鬧”,相聲裏的說學逗唱是有機結合的而不是割裂的,吉他相聲等於是把“唱”從相聲裏單獨割裂開來,是不合適的。 “唱”應該是因“說”而起複歸於“說”。

其實歸納起來,侯寶林的意見並不是反對楊振華那樣的以吉他彈唱為輔助的吉他相聲,他反對的是變味兒的單純以唱為主的所謂“相聲”。

對侯寶林的意見,相聲界也是褒貶不一,有私下裏吐槽侯寶林的,說侯寶林不也是以“唱”起家的嗎,憑什麼你能唱不許別人唱,這種觀點其實不值得一駁,因為侯寶林可沒在台上光唱戲不說相聲。

有意思的是,當時也可以算相聲前輩的蘇文茂對侯寶林的話提出不同意見,他說相聲裏本來就有百戲,有人在台上打玉子,有人在台上打板,甚至還可以學大鼓,咱們不能因為自己不會玩兒吉他就反對人家在台上抱著吉他唱相聲。

對於蘇文茂的意見,侯寶林表示有道理。其實他們兩人的意見並不是針鋒相對的,因為在他們眼裏,吉他如果作為相聲的輔助是沒問題的,但是不能喧賓奪主。

四、逐漸式微

雖然吉他相聲在相聲史上喧囂一時,也在行業內引起廣泛又激烈的爭論,但有意思的是,即使到後來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了,吉他相聲還是自己慢慢退出舞台了,這是為何呢?

其實,這就是相聲的自我淨化和自我淘汰,吉他相聲的出現和發展強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觀眾喜歡,等到觀眾對吉他相聲看膩歪了,自然也就沒人再去抱著吉他唱相聲了。

那麼,相聲就應該跟著觀眾的喜好隨波逐流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改編一下侯寶林的話:不論是什麼表演形式,其實都可以納入到相聲中來,但歸根結底,都要因“說”而起複歸於“說”。

畢竟他們是說相聲的。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