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07
2022
古琴“唱弦法”(以下簡稱“唱弦”),又名“讀譜法”、“直指讀譜法”,相傳是廣陵派之絕學。
實則是通過以弦序或指法為詞吟唱古琴曲調的一種記譜或打譜的方法,主要是為琴樂傳習過程中以備忘、記指、記韻。
本研究采用文獻法、理論分析法、實證研究法作為主要研究方法,查閱大量古琴傳承研究文獻。
參與了約19場古琴學習與傳承活動,采訪了系列琴人如廣陵派古琴傳承人曹華、嶺南派傳承人謝東笑、琴歌演唱家何怡等,獲取當代“唱弦法”運用狀況及文本、視頻資料。
調查發現,當代“唱弦法”的使用不再局限於門派或者地區,但知者甚少,且運用者少。
手機傳播、電腦傳播,便捷的現代技術逐漸替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古琴傳承的內容也更趨向於技術化。
基於古琴傳承的現狀,結合琴文化自身的特點、當代時空的傳播特點,筆者認為運用“唱弦法”進行古琴教學對琴技巧與文化的結合具有重要價值。
以教育心理學與文化地理學的理論為依據,探究“唱弦法”的價值、作用和運用途徑。
以傳承、傳播琴樂之本——韻味為目標,運用古琴“唱弦法”來實證口傳心授的教法開展教學設計研究的作用。
研究思路是“琴樂傳承、傳播之本——古琴‘唱弦法’迭嬗與現狀——‘唱弦法’理論分析——‘唱弦法’教學設計”。
研究目的是為考證以古琴“唱弦”口傳心授的教學教法作教學設計對古琴韻味傳承、傳播的影響是否能達到學生識讀五線譜、記韻記曲從而建立內心聽覺的教學目標,是否對古琴韻味的傳承、傳播起作用。
在豐富古琴“唱弦法”理論基礎的同時,進一步發展與挖掘“唱弦法”的傳承意義和價值。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分析了傳統的口傳心授教學法適合什麼教學對象,適合什麼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起到什麼教學作用,最後得出教學設計的評價和結論。
張子謙(1899—1991)是為中國20世紀古琴音樂作出傑出貢獻的著名廣陵派古琴家、古琴教育家。
他是一位有著強烈的藝術個性與精神、獨具藝術智慧的音樂家,也是一位深刻的繼承掌握傳統、卻又反叛傳統的古琴家。
在20世紀30年代,張子謙等人創立了“今虞琴社”,對20世紀古琴音樂乃至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50年代,擔任上海民族樂團專業古琴演奏員,成為傳統琴人向現代琴人轉型的典範。
其撰寫的琴學日記《操縵瑣記》,成為研究近現代琴史的重要史料。
可以說,這位經歷了清末、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歷史階段的世紀老人以其獨具個性的藝術魅力與崇高的精神風範為中國近現代琴學的發展書寫了重要的一頁。
琴人有“三日不彈手生荊棘”之說。張子謙天天練琴,從不懈怠。
“文革”中,他被發配到“牛棚”,手邊無琴,怕日久荒廢了琴藝,便一邊以手虛彈,一邊唱弦,以此增強記憶。
“唱弦”是廣陵派獨特的習琴方法,就是把曲譜唱出來。
古琴曲一般用減字譜記譜,譜中記錄著旋律的彈法和指法,而唱弦是根據旋律的音高、節奏和個別弦名或指法將減字譜唱出來,這樣更便於學習而且有助音樂記憶。
即使手中無琴,也可背弦默唱,雖手上生疏,然數日就能恢複,所謂“手中無弦,心中有弦”。
唱弦口訣:
七二劈撮,四三二,三四五六六。
七二劈撮,五四三四五,五四三二
七退複退複退複上進複七進複掐六二。
七退複退複退複上,七進複七,上進複七進複掐六退複,五二。
七退複六,七上上七退複,六進複六退複上。
六上,七進進七上上,六進複六退複,退複,六四三二。
五退複罨(張老唱的大概是“打”,所以下面這種指法都用“打”來標注),六,七退複上六上七,六退複,上上三六。
七上六,五退複,五退複,五退複六上七,六上退複五。
七退複上上七七二七。
七七六,七上進複進複七退複七上六,七退複上進複七退複上。
撮撮進進撮,退複撮。
上上七七,七上上退複上,七退複六,七退複上上七上。
六上五退複,五撞四五。
上上四,五打六上,七進進七上上,六進複五退複,六**上,四上三二。
三進複打,四,五退複上進複五退複罨上三四。
六進複五上四上,四下掐二三。
七七六,七退複上進複七退複上。
撮撮進進撮,退複撮。
上上七七,七上上退複上,七退複六,七退複上上七上。
六上五退複,五撞四五。
上上四,五打六上,七進進七上上,六進複五退複,退複,六四三二。
五退複打,四六(估計這裏先唱出“四”,發覺唱錯於是立即改成了“六”),七退複上五上三五退複,上上三六。
七上六,五退複,上上一四。
一上二退複進複一四。
一上二退複,三上,三下進複二退複,四上三撞一上,一下罨一,撥,伏。
七三二。
六打七六,七退複上。
撮進複撮退複,撮進複撮進複出撮。
撮進複出撮退複,上上撮,撮退複,打,撮帶錯上撮下掐撮進複,上上三六。
七六五五五六上七,六撞退複五,七退複上上七七,七掐六打七上三打四。
五六五六上六下掐五四上上二,六。
七六五六七四,七六五二,五四三一二,劈,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