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30
2022
古琴與箏的初級曲目入手難度差不多,到了中等水平曲目,箏曲對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顯要高,技巧上比較難練。而中高級的琴曲多數也是比較舒緩、清雅的。所以總體上來講,技巧上是箏更難學些。而在意境的追求上,琴與箏都需要下一番功夫,並在學習中不斷提高個人的文化道德修養。
一、文化內涵
古琴堪稱世界樂器之最。歷代琴學論著可謂浩如煙海,唐詩宋詞中有幾十首直接與琴相關,有關古琴的題材大量出現於古代文學作品以及繪畫作品中,《紅樓夢》、《三國演義》《封神演義》《西廂記》《鏡花緣》中明確描述古琴(林黛玉撫琴、諸葛亮撫琴等),很多詞語、成語最初都是直接源自古琴。比如“陽春白雪”(來源於春秋時古琴家師曠)“高山流水”會“知音”(來源於春秋時琴師伯牙與樵夫鐘子期的故事)、“得心應手”(來源於《列子》中師文彈琴的故事)。
古琴
二、據史料記載,很多歷史文化名人均彈琴:
《禮記》有雲:“君子無故不徹琴瑟。”(徹:本義撤除,撤去)早在春秋時代,琴就成為文人的必修樂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書”。堯、舜、周文王、周武王、伯牙、孔子、西施、趙飛燕、司馬相如卓文君、蔡邕、蔡文姬、曹植、嵇康、阮籍、李世民、李白、白居易、王維、歐陽修、蘇軾、宋太祖趙匡胤、宋徽宗趙佶、李清照、趙孟敗、朱熹、文天祥、明寧王朱權,清雍正帝、乾隆帝、譚嗣同等等歷史名人都通曉古琴。其中蔡邕、嵇康、蘇軾、朱熹、冷謙、趙孟敗等歷史名人的古琴論著還留存於世。李白、白居易、韓愈、蘇軾、李清照等人還寫有許多有關古琴的詩作。
三、琴在歷史上是修身養性、體現一個人文化水平的樂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於三百五篇皆弦歌之”,他虛心學琴的故事,成為後世的美談和榜樣。他所教授的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中,古琴是必修樂器,相傳孔子曾自作琴曲《幽蘭》。古琴傳世的經典樣式中就有以孔子命名的“仲尼式”
古琴和古箏的學習難度是不一樣的,而古箏在我國古代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箏的器形與古樂器瑟很有淵源,古代文學作品中也時常見到對箏的描寫,由於很多箏曲是直接從古典文藝作品中移植創作的,因而也具有較為豐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