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華與古琴


6月
29
2022

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生前研究過許多樂鐘、樂器,其中就包括古琴。據《劉天華全集》,天華先生曾於1920年赴河南學習古琴,又據《劉天華傳》,他是跟河南琴師羅肇洲學習的。後因染上疥瘡,不得不負病而歸。但他一直沒有停止過鑽研琴藝,其兄劉半農在《書亡弟留影後》寫道:“與音樂有關者,如鋼琴、銅角、古琴、樂隊以及花腔、京戲、佛曲、俗曲之類,(天華)亦無不悉心鑽研,得其理趣”。

天華先生學古琴,並不是為了附庸風雅,而是為了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在他的二胡、琵琶曲創作中,就可以窺見古琴藝術傳統與新聲的影子。

一 曲名

天華先生的曲名,典雅而雋永,其中有許多曲名直接得益於傳統琴曲。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早已羅列過琴曲常用的字,如“操、弄、摻、淡、序、引之類”,其作用為“相附為義”。天華先生十分恰當地運用了這些附字,如《病中吟》、《閑居吟》是內心情感的抒發,《光明行》是題材的界定,《獨弦操》則是節氣的表露,《歌舞引》又表明了曲子的功能性。這些附字直接來源於琴曲,《悲歌》的“歌”卻更多時代特色。可以說,天華先生的曲名是錘煉的結果,易之則義失。

我國古代的琴曲大多是標題性的,其中有許多是借景抒情、托物明志。天華先生繼承了這一優秀傳統,他的《月夜》展示了他的家居環境和他內心世界的雙重美,《空山鳥語》化詩意為樂意,渲染了空山幽穀、鳥語花香的意境。

諸多特征表明了天華的創作與琴文化的一脈相承。

二 曲調

劉天華的二胡曲中,有許多曲調靈感來源於琴曲,他在《〈閑居吟〉說明》中說:“泛音在七弦琴與琵琶上用之已久,在胡琴上卻卻尚未前聞,凡弦樂器均能發散按泛三聲,此乃物理之自然,無足為奇,惟三種音色,以泛音最為清越,若棄而不用,未免可惜。因是此曲利用此點,造成幾處深遠清妙之意境,為胡琴別開一生面。”可見此曲的泛音一技來源於古琴、琵琶。

一些曲調與琴曲有著親緣關系。

如《病中吟》:(例一)

這與許多琴曲的同音在不同弦上的反複何其相似!

再如《病中吟》:(例二)

多像古琴曲的吟猱綽注!

三 結構

琴曲常用的結構大多為散起、入調、入慢、複起、尾聲。劉天華的二胡曲結構大多也是這個原則,如《病中吟》的結構。下面為幾首樂曲與傳統琴曲結構比較示意圖:

傳統琴曲: 散起 入調 入慢 複起 尾聲

《病中吟》:(一)廣板:緩起 (二)較前段略快 (三)同(一) 尾聲 快板

《苦悶之謳》: 引子(一) (二)(三) (四) 尾聲

《空山鳥語》: 引子(一)(二)(三)(四) (五) 尾聲

《光明行》: 引子(一)(二)(三) 重複引子(一) 尾聲

顯而易見,劉天華二胡曲的結構法繼承了琴曲的結構原則,又有一些變通,推陳出新是他創作的宗旨。

四 意境

琴曲大多表現文人對世事的看法,有寄情山水、托物明志之作,如琴曲《瀟湘水雲》、《幽蘭》等便是。劉天華的《月夜》、《空山鳥語》也是以景寫情、感物詠懷的,琴曲中又有直抒胸臆之作,像《酒狂》、《廣陵散》等。劉天華的〈病中吟〉〈光明行〉把自己對時局的隱憂、對祖國未來的希望都融入曲中,使人感受到了他的拳拳赤子心。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劉天華的創作是深深植根於民族傳統、包括古琴藝術的土壤的,不僅如此,他還不帶偏見的學習和吸收了民間音樂、西洋音樂的營養。他用自己的創作,實現了他的主張,“一方面吸取本民族固有的精髓,一方面吸取別人的長處,從東西方的交融中,打出一條新路來。”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調素琴 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晨曦古琴館 | 雲南昆明最知名的古琴館之一

地址:昆明市五華區篆塘路118號

名稱:晨曦古琴館 晨曦藝術學校

雅集:每月最後一周六晚上7:30(公益)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