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22
2022
一台古箏的制作:選材-蒸煮-晾乾-烘烤-制作-上漆-裝配-調試
一台新的古箏拿到手裏
有的地方看起來好像並不滿意
那些看起來不太滿意的地方,真的是質量問題麼?
觸感粗糙,像是有劃痕
古箏面板一點也不光滑
古箏采用了面板浸泡工藝:將面板浸入水中,經過一段時間後,將木質中的樹膠浸出,再人工乾燥,使面板的松透同樣達到自然風乾的功效。當古箏共鳴體成形後,再用特制的大型煤球爐,以文火對面板進行烘烤。操作工特別辛苦,因面板表面質地松緊不一,質地硬處要多烘,全靠手眼的配合。
樂器不是一般的工藝品,有些部件的處理有著特殊的功用,比如面板的處理就恰恰需要一定的粗糙度,而非越光越好。在大力度演奏時,緊貼面板的箏碼腳會隨著琴弦的振幅方向移動,如果沒有面板表面有一定粗糙度的木紋阻礙,極易產生箏碼“移”、“跳”等嚴重影響演奏和音色的現象。在古箏面板後期處理中,含有用鋼絲板刷對其表面進行“刷磨”的工序,即將面板表面松、硬不同的紋理、“筋絡”,“刷”成粗疏的長條凹凸狀。
左圖一就是刷筋工藝過深,並不是古箏開裂,刷筋過深留下的縫隙大的可以放進去一根牙簽,相反刷筋過深的面板音色和共鳴會更好。
刷筋工藝過深的參考圖片:
面板有結,大小不一
古箏面板這個節一定是有問題,太醜了
古箏面板采用的均是桐木,正常生長的植物一定會多少有幾個結,這也證明了這是真材實料的桐木。其實越是上好的泡桐音板、越是松透的材質,越容易產生“節疤”,但這種條狀的外形酷似“節疤”的物質,實際是一種囊狀的俗稱“石灰性”的變異組織,和常規的節疤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疤痕不影響音板的傳導和振動性能。天然的木材,有各種的疤痕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區別“節疤”的性質,再取決於後期修補或修色技法,可否使其淡化。
1999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古箏制作比賽中,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敦煌牌”古箏囊括了前三名,其中第一名的古箏面板上競有10餘只節疤。
關於面板死結
死結是指與桐木生長過程出現小的叉枝修理後生成的痕跡; 反之,如果是一些“死節疤”,其邊際與周圍組織脫離,或部分脫離,一般 屬於劣質木材,不可用於古箏面板,只能考慮用作底板。如果這塊面板質地非常優良,且修補技術無痕跡可見,那麼用於面板也無可厚非。
參考圖片:
關於面板活結
另外,面板上分布的天然活節疤,雖然其“節”的輪廓明顯,但和周圍組織卻緊密相連,中心與周邊質地差異不是很大,這種“活節疤”直徑只要不超過20H10 mm,就完全符合行業標准,其合理的使用,也不影響古箏的音色。
活結是桐木在生長過程中,沙子被風刮起,打在了樹乾上留下的痕跡;時間長了以後就會鈣化,與周邊的生長組織緊密連接在一起,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有結疤(活結疤)並不是壞事。
參考圖片:
現在你對古箏的面板是否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還想了解古箏的哪些方面,在留言處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