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08
2022
電影是視覺加聽覺的藝術,即使在沒有人物對話聲的默片時代,音樂都是不可或缺的電影元素。
哪怕彈些簡單的旋律,也能烘托氣氛。正所謂“沒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
近百年來國內外誕生了多位著名的電影配樂大師,他們的編曲恰當好處地表達出電影的情感,塑造了一幕幕名場面。
本期社長將會為大家認識十位經典配樂大師。
No.1
胡偉立
#江湖氣十足
1991年,在杜琪峰的引薦下,胡偉立進入電影圈兒。
《唐伯虎點秋香》是胡偉立與周星馳的首次合作,不論是賤兮兮的《求神》,陰森的《懸疑之夜》都完美貼合劇情,《勇往直前》更是用民族樂器構建起了走T台的氣質。
就胡偉立自己說,最難的是唐伯虎在華府敲鑼打鼓的一節。
這段是周星馳的即興表演,本來沒有配樂,但導演後來說,必須配上打擊樂才能出效果。
因為周星馳在敲的時候並無章法,於是胡偉立只能放慢速度一幀一幀地摳,配得天衣無縫,功力實在驚人。
1994年的《醉拳二》可以說是華語配樂的巔峰之作,快慢疾徐,張弛有度。
其中的一首《市集》更是經常聽到,音符一出仿佛置身人聲鼎沸的賣場,極有畫面感。
No.2
黃 霑
#大氣磅礴
黃霑是難得一見的才子,無論是江湖故事還是黃色笑話都能信手拈來。
一聽到《上海灘》的浪奔浪流,不由讓人想到民國時期上海幫會裏的愛恨情仇。
1990年徐克邀請黃霑為《笑傲江湖》寫插曲,寫了六稿都被徐克打回。
情急之下黃霑想起了古書上寫的“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把傳統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彈了一遍。頓覺大氣磅礴,遂文思泉湧一揮而就。
華語電影頭號江湖曲《滄海一聲笑》由此誕生。
No.3
趙季平
#蕩氣回腸
趙季平的職業生涯中高光的配樂數不勝數,其中有中國電影的頭號金字招牌《霸王別姬》。
導演陳凱歌給趙老師的工作評價的四個字:蕩氣回腸。這也是趙季平個人最滿意的作品,頭一回看自己配音的電影留下了淚水。
蝶衣在自殺之前急風驟雨般的京胡聲,代替了對白,刻畫他內心的劇烈掙紮。
1994年初,趙季平為劉鎮偉導演的《大話西遊》配樂。
本尊現身、大聖與紫霞的生死離別等段落都配得別致,音樂一出就有畫面感。
No.4
伯納德·赫爾曼
#驚悚中又帶有一絲溫馨
伯納德·赫爾曼的作品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驚魂記》中用小提琴構造的尖利聲效,猶如刀刃劃開皮膚,成為幾代人的童年陰影。
1975年,赫爾曼為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車司機》配樂,其中運用了大量的爵士樂元素。
每當特拉維斯開著黃色出租行駛在紐約的大街,這段Theme的主旋律就會想起車窗上映照的霓虹燈,訴說著這座城市的絢爛與頹唐。
No.5
埃尼奧·莫裏康內
#浪漫主義
埃尼奧·莫裏康內是當之無愧的巨匠,對電影,音樂有革命性貢獻。
12歲時曾以“音樂神童”的身份登上當地的報紙。
《天堂電影院》中的結尾《Love Theme》堪稱影史頭號催淚神曲,看到螢幕中的吻戲混剪,相信看完全片的觀眾也不禁和劇中的托托一樣潸然淚下。
《海上鋼琴師》的配樂可以說是莫裏康內生涯古典配樂的巔峰,比如令人印象深刻的“海上華爾茲”段落,1900和康恩還有那架鋼琴隨著海上地起伏優雅地移動。
正如旁白說道:“我意識到,我們其實是在與大海共舞”。
No.6
約翰·威廉姆斯
#寫實主義
約翰·威廉姆斯出生於美國紐約皇後區,茱莉亞學院畢業後在環球擔任配樂師
《辛德勒名單》無疑是威廉姆斯最為人稱道的電影配樂作品。
正如斯皮爾伯格所說,威廉姆斯在這部影片中使用了與過去那種力求音畫同步的寫實主義截然不同的創作手法。
音樂所注重的不再是“景”而是“情”,將音樂中蘊藏的宗教般博大的愛演繹的淋漓盡致深入骨髓。
進入新千年,約翰又操刀了《哈利波特》。
既要有童真,又要充滿神話色彩,讓觀眾仿佛身臨霍格沃茲,最有名的自然是這首《海德薇》。
No.7
詹姆斯·霍納
#New Age風
1997年霍納迎接受老友卡梅隆的邀請為《泰坦尼克號》配樂。那一年,全世界的音箱都在播放《我心永恒》。
在泰坦尼克號破浪而行時,霍納還加入了New Age風格,配合著運動長鏡頭。感染力無與倫比。
新千年後霍納的產量有所下降,但還是與卡梅隆再次合作了《阿凡達》。
霍納將部落野性與科幻元素相融合,憑借《I See You》再次拿到了奧斯卡提名。
No.8
漢斯·季默
#合成改造風
漢斯·季默應該是當下電影界風頭最勁也最具公眾知名度的配樂師。漢斯繼承了父親的工程師基因,喜歡合成改造,這成為他音樂生涯裏很重要的特質。
2005年漢斯·季默碰到了克裏斯托弗·諾蘭,這兩位大神的合作可能是新千年以來配樂界最具標志性的事件了。
迄今為止,他們共合作了六部電影,都可說是無可挑剔。
《星際穿越》中,當庫珀成功驅駛飛船到達宇宙星際之間,隨之而來的是漢斯·季默一種新的聲音設計方法。
我們在電影中第一次聽見了完全的寂靜。空虛的寒冷和宇宙之間的無寂聲在此時成為了影片中全部的聲音世界。
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中》,漢斯·季默在給小醜配樂時,要求樂團的大提琴手把大提琴拉到斷掉弦的邊緣。
漢斯又從中添加了一些朋克音樂的元素,屬於小醜的那首《Why so serious》由此誕生。
No.9
阪本龍一
#內化於情
1952年,阪本龍一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藝術作曲系,被隊友調侃說以後沒准兒能當教授。因此“教授”這一綽號就被傳開了。
30歲那一年,著名導演大島渚邀請阪本龍一出演《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阪本之前從未寫過配樂,但他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優勢,自己就是主演,並且對人物心境了如指掌。於是就有了這張神乎其技的配樂:《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
平靜的曲柄,然後漸進悲愴,就像雪地上撒下的一抹血。
三年後《末代皇帝》開拍,他與大衛·拜恩以及中國作曲家朱聰合作打造了這張傳世配樂經典。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Where is Armo?》即出自阪本之手,刻畫了溥儀身不由己。
阪本龍一的配樂體現了日本的物哀精神,善於把自然之象內化成感情表達出來。不華麗,卻總能沁人心肺。
No.10
久石讓
#清新脫俗
配樂大師和導演往往是如伯牙子期般的互相成就。比如斯皮爾伯格之於約翰·威廉姆斯,徐克之於黃霑等,而久石讓的名字更是與宮崎駿和北野武綁在一起了。
1984年,34歲的久石讓遇到了他人生的伯樂高畑勳,在他的推薦下,久石讓加入了宮崎駿團隊。
其後久石讓包辦了所有宮崎駿電影的配樂。他倆聯合貢獻的經典旋律實在是太多,每部作品幾乎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旋律。
聽到《那個夏天》就想起勇敢堅強的千尋。
除了宮崎駿,久石讓的另一個長期合作夥伴是北野武。
其中《菊次郎的夏天》應該是國內觀眾最熟悉的北野武作品。北野武在這部電影裏放棄了黑幫仇殺,以殘酷青春而塑造了一個窩囊中年男和孩子的故事。
這首《summer》前奏一出就讓觀眾有了夏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