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29
2022
本系列第一輯:探討韓國青年為何經常贏得國際音樂比賽?
若要說起這幾年國際音樂大賽中的得獎者名單,華裔和韓國裔的音樂家們表現格外亮眼。其中人口數遠少於中國的韓國,更是受矚目,統計指出,在過去60年間(到2017年),韓國音樂家在由 世界音樂比賽聯盟(WFIMC)所認證的國際比賽中,竟有 150人獲得最高獎項,讓人不得不佩服古典音樂界的韓流風潮。
古典韓流的興起絕非少數人的功勞,不過剛接任 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校長的鋼琴家 金大晉(Kim Dae-jin),被認為是培育出許多傑出年輕韓國鋼琴家的重要幕後推手,而他也在近期的媒體專訪中,分享了其中的訣竅。
新當選的韓國國立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鋼琴家金大晉11月2日在他的辦公室接受《韓國時報》采訪。由Choi Won-suk拍攝
韓國國立藝術大學包含來自六所藝術學校的 137名教師和3,544名學生。作為新當選的校長,自1994年上任以來,金大晉已經培養了500多名學生。在他的教導下,許多才華橫溢的鋼琴家不斷突破歷史,以亞洲人或韓國人的身份首次獲得一些著名的國際獎項。
這個名單包括2006年利茲國際鋼琴比賽冠軍 金善旭(Kim Sun-wook),1999年奧柏林國際鋼琴比賽冠軍 Son Yeol-eum,2014年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和2015年布索尼國際鋼琴比賽冠軍 文智英(Mun Ji-yeong),最近也有在今年獲得布索尼國際鋼琴比賽冠軍的 樸在弘(Park Jae-hong) (還有在 Viotti、Ettlingen、Cleveland、Sendai(日本)、Epina、Maria Canals等重大國際比賽中獲獎)。
這些獎項使學校成為音樂神童的搖籃。也令韓國在國際音樂界獲得了新形象。對此金大晉謙虛的表示,這些優秀的年輕音樂家們,即便沒有接受他的指導,也會發光發熱,他只是從旁協助而已。
“我們學校的教師致力於證明韓國學生可以在不出國學習的情況下贏得國際比賽。學校剛成立時,我們沒有甚至良好的設施和環境來教學。以至於一個下雨天,我的辦公室天花板還漏水,我不得不在上課前先清空裝滿水的桶但我致力於這一目標,就是有信心能夠培養一名才華橫溢的學生,讓其成為國際音樂賽事的獲勝者。不知何時,我意識到在某種程度上我很擅長這件事。”
這似乎反映了金大晉希望讓學校和他的學生更加國際化的想法,也反映出他自己在海外學習期間從他的老師那裏學到的東西。
身為音樂神童和韓國的第一代古典音樂家,金大晉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在海外音樂學校接受教育的音樂家之一。他師從 馬丁·卡寧(Martin Canin),在1982年至1991年間獲得了茱莉亞學院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他也贏得了無數獎項,包括 1985年的第6屆Robert Casadesus國際鋼琴比賽(現為克利夫蘭國際鋼琴比賽)的獎項。
“我的老師馬丁·卡寧太勤奮了。他上課從不遲到,也不提早下課。這就是我從他那裏學到的。每個人,包括我都有人生的起起伏伏。我試圖以親身經歷來教會我的學生而不是一味地教導。我相信學生們會通過我的行動中學習到東西。”
2005年,金大晉首次以指揮身份亮相,與水原愛樂樂團和昌原愛樂樂團合作。同時,他還 曾擔任布索尼、Gina Bachauer、Clara Haskil、貝多芬(波恩)、克利夫蘭、仙台、日本濱松、Paderewski、拉赫瑪尼諾夫(莫斯科)、中國國際、利茲、伊麗莎白女王等著名國際賽事的評委團成員。
金大晉學生、2006年利茲國際鋼琴比賽冠軍金善旭(Kim Sun-wook)
但在作為評委參加國際比賽時,他意識到韓國學生缺少了一些東西: 獨特性。韓國學生技能很高,但看起來一模一樣,表演起來像教科書,沒有個人色彩或創造性詮釋。 於是,他逐漸調整教學的方式, 不再強調學員的演奏要能完美無瑕,更不需要特別去為比賽的評審們而去做准備,而將注意力放在每個學生的個人特色上。
“我意識到教科書式的風格無法持續。他們可能有足夠的技巧去贏得比賽,但他們並不喜歡這件事。無論我身為老師對學生做什麼,他們的自我核心都無法改變。與此同時,它可以是獨特性和對音樂進行創造性解釋的開始。自從我醒悟後,除了教他們技術技能外,我還專注於花很多時間和學生在一起,發掘他們的潛意識,並教他們了解自己。這更多的是關於了解自己的過程。創造力一直是稀缺物,這也是我們在藝術中所需要的。”
盡管如此,現實對音樂家來說依然很艱難; 在國際比賽中獲勝不再像金大晉在1960和1970年代經歷的那樣能夠保證事業成功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許多國際比賽的評委,我依然認為一勞永逸的賽事並不多。過去,在1960和1970年代,贏得比賽是職業生涯成功的保證,並會帶來很多獨奏會、唱片和合同。但現在不再是這樣了。我們評委團經常拿比賽開玩笑說:‘一等獎的質量與過去頒發的一等獎不同。’因此,學生被要求去贏得更多的比賽來證明他們的表現。音樂比賽是一種必要的惡性循環。”
此外,金大晉強調,許多西方古典音樂家羨慕韓國古典音樂界,因為它似乎充滿活力和年輕的古典音樂迷。但他指出,情況不像看起來那麼積極,市場並沒有極大的成長。
“大約10到20年前也有很多年輕樂迷。現在我們仍然有樂迷,但也許因為韓國的生活壓力很大,那些現已成為中年人的樂迷沒有去繼續消費古典音樂。此外,我們沒有自然參加古典音樂會的文化。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有許多經紀公司是可以與優秀音樂家一起策劃高質量的音樂會的。但他們目前還依賴於票房收入和簽約獲獎音樂家來維持公司生計。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金大晉意識到韓國不需要再去證明他們 擅長音樂這件事,因為音樂家們已經表現得足夠多了。相反,他堅持認為 古典音樂界的任務是為普通人舉辦更親民的音樂會,這樣古典音樂就可以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我們不再需要在音樂中(通過獲獎)證明自己。是時候創造一種文化來舉辦民眾可以欣賞的音樂會了,而不僅僅是讓獲獎音樂家來演出。這個國家很多地方的音樂廳並沒有文化內涵。我想讓音樂家和藝術家去到這些地方以填補文化的空缺 我希望藝術家能為人們帶來安慰,成為社會所必需的一部分。”
除了擴大民眾接觸藝術的機會,在金大晉的四年任期中,他還期望能夠更多的促使學生與其他門類藝術家展開合作,以使得學生更具創造力,想出新的東西。 而這也將是韓國藝術發展未來三十年最重要的方向。
更多信息請訪問我們的網站
www.musictod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