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21
2022
有一位(腦洞略大的)朋友問了一個問題:
你說幾百年以後周傑倫的歌
會變成那時候的古典音樂嗎?
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其實這涉及到了
“如何界定古典樂”的問題。
到底什麼是古典樂呢?
有同學可能會說了,我知道,貝多芬寫的音樂,莫紮特寫的音樂都是古典樂。古典作曲家寫的就是古典樂!
這個肯定不是,許多古典作曲家,比如科普蘭、伯恩斯坦,也寫了許多流行樂作品。同樣,一個主攻流行樂的作曲家,如格什溫的許多作品也能成為國家音樂廳裏演奏的古典樂。
所以我說,
“古”顧名思義就是過去的,從前流傳下來的。“典”就是classical,經典的。而所謂經典性,一方面就是要能被之後的人一直欣賞的,比如莫紮特的曲子放到現在我們一聽,還是覺得好聽,這人是個天才。另一方面是指可以跨越不同文化的阻隔,在較大範圍內被接受,比如幾乎全世界的人都能從貝多芬的“梆梆梆梆”中感受到他對命運的抗爭。總而言之就是,古典樂通常是經得起時間考驗和文化阻隔的,有著強大生命力的音樂。
好吧,我們知道《獻給愛麗絲》經受住了時間和不同文化的考驗,所以是古典樂。那周董的新歌,我們怎麼判斷它是否有足夠強大的生命力成為未來的古典音樂呢?
判斷的唯一標准就是藝術價值。
古典音樂還有另一個名字
叫Art Music,藝術音樂,
就是追求藝術價值的音樂。
對於一首曲子,它的藝術價值越高,就越有生命力,越能經受時間和空間的考驗,也就能成為“古典”。藝術價值就像是盔甲,盔甲越厚,越能抗住歲月洗禮,薄了,就很容易被消磨乾淨。
然後聰明的同學又要反問我了,
藝術價值又是怎麼定義的呢?
這個問題就要從人和宇宙的關系開始講起了.
開個玩笑,這個問題聽起來十分抽象,但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的。給你聽兩首曲子,一般人都只能通過“好聽不好聽”來判斷。但除了“好聽”“牛x”之外,如何判斷曲子在藝術上的高低呢?如何告訴別人,我家愛豆寫的歌就是比別人高級呢?
今天樂小星就給大家總結
“七大維度”!
學會之後包你從“臥槽好聽”變身音樂導師(並不)..
普通人都能判斷的“好聽不好聽”也是其中一個方面,我們稱之為“悅耳力”或大眾認為的悅耳程度。
除此之外,評析一首樂曲,還有突破力(突破傳統的束縛)、延續力(繼承傳統、集前人的大成)、思想力(思想及情感深度)、社會力(是否深刻反映當下社會)、寫作力(寫作技法的運用,如和聲、對位、結構等)、創新力(在傳統之內能玩出多少花)這六個方面。
這就好像體育比賽會從觀賞性、技巧性等各個方面綜合評分,來判定選手的動作一樣,綜合得分最高的曲子,藝術價值也就最高啦。
1.小蘋果(滿分10):
a. 悅耳力:8
b. 突破力:2
c. 延續力:2
d. 思想力:2
e. 社會力:2
f. 寫作力:1
g. 創新力:2
2.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歡樂頌):
a. 悅耳力:6.5 (單獨歡樂頌的部分能有9,但是全曲綜合起來因為篇幅太長,被拉低了)
b. 突破力:10
c. 延續力:10
d. 思想力:10
e. 社會力:10
f. 寫作力:8
g. 創新力:10
當然了這些“評分項目”也只是給不知如何下手的同學們一個參考,每個人的感受都不盡相同,甚至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小時候喜歡灰太狼,年輕時喜歡戰狼,老了喜歡老狼了。
藝術作品的評價當然
無法精准到分數值的。
藝術評分的總分越高
越可能成為“經典”。
弄明白了藝術價值到底如何判斷,我們就可以回到開頭的腦洞了。周傑倫小公舉的音樂,幾百年之後應該也還是流行樂,不會變成“藝術音樂”。
藝術音樂(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最大的區別並不是哪種“更容易聽懂”或哪個“更好聽”,而是是否追求上面所說的綜合性藝術價值
打個比方,藝術音樂(古典音樂)就像紅酒,時間越久,口感越醇厚,越需要細心品味。流行音樂就像肥宅快樂水,一口下去就很爽,滿足日常的快樂,但最後剩下的可能只有回憶.
和肥肉。
不論是紅酒還是快樂水,都是為了滿足不同需求的飲料。想靜靜思考人生的時候肯定不會聽《小蘋果》,想蹦迪的時候也肯定不會放《聖馬太受難曲》。說到此處,小星我只想靜靜地喝一桶肥宅快樂水了.下次見!
⊙版權聲明:內容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刪除
點這裏,讓小白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