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16
2022
▼李瑋捷老師采訪視頻▼
李瑋捷,青年鋼琴家,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BMC音樂教育品牌創始人。師從著名鋼琴家,作曲家趙曉生教授,Prof. Manfred Fock,Prof.Lylia Ziberstein,Prof.Burkhard Kehling等學習鋼琴演奏、聲樂藝術指導以及指揮,畢業於德國呂貝克國立音樂學院(鋼琴表演),並在漢堡國立音樂與戲劇大學學習聲樂藝術指導。
曾先後獲得“XXI. ROVERE D‘ORO”國際鋼琴比賽第2名;意大利皮查“VALTIDONE ”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德國“MARITIM”聲樂比賽“聲樂藝術指導獎第一名”等獎項。
作為鋼琴家,在中國、德國、奧地利、意大利參加和舉辦古典獨奏及室內樂音樂會。發行個人鋼琴獨奏CD《獻給朋友們》,合作發行藝術歌曲CD《清流》和《丁善德藝術歌曲集—愛人送我向日葵》。作為藝術指導,經常與中國和歐洲的歌唱家進行演出。
從2009年開始跨界,在音樂劇方向擔任音樂總監和指揮。其作品有《電話》、《SHE LOVES ME》、《神秘花園》、《最後的瞬間》(該劇2010年受邀參加英國“愛丁堡藝術節”)、百老匯音樂劇《吉屋出租》、《再別康橋》、《白夜行》等。
(以下圖片部分來自於李老師的線上課截圖)
1
在學琴過程當中,家長需不需要全程陪同?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比喻,如果一個小朋友在學自行車的話,一定是一開始家長會扶著這個自行車扶著這個孩子慢慢的往前走。當小朋友可以開始慢慢順暢踩動自行車的時候,家長要學會一點一點循序漸進放松我們的手。但是當我們的孩子可以非常自如地騎自行車了,家長要放手讓孩子飛馳,但會陪伴並和給予其正確的方向。
現在孩子學琴基本都是在四五歲左右的時間,四五歲 這個年齡段對孩子來說是培養他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專注力,培養他堅持培養自我約束的一個非常好的時間段,而這些的能力的培養一定是需要家長在旁邊給予輔助和幫助的。
每一個孩子的天性一定是愛玩的,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睡就睡,不想練琴就不想練琴。而我們的家長一定要幫他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只是對於鋼琴學習有用,對他今後的一生都有用。
所以家長是不是要陪孩子?
前期我建議是一定
要花非常多的精力,非常多的功夫去陪伴孩子。
但是當孩子形成一個很好的習慣,家長可以嘗試著去一點一點地松手,讓Ta自由地去奔跑。 如果當孩子已經非常好了,家長就應該完全的松手去好好欣賞你的孩子。
2
家長哪些行為是令老師比較頭疼的?
一般有兩種極端。第一種有些家長學費照常交,課業卻不過問。通常會說,我們不懂音樂的,孩子就交給老師你了,我們不懂的。說實話,這種家長是讓我非常頭疼的。
還有一種家長會比孩子更積極。當孩子在學習一個作品、在學習一個技能的時候,家長會在旁邊說,這個不是這樣彈的,這個音你錯了。或者老師給會有一個問題,小朋友他需要時間去反應的時候,家長會非常羞惱,斥責孩子說這個都不懂。這個時候實際上我也會很頭疼。
孩子在接受知識的時候,它需要時間,需要思考,需要反應,通過這種長時間的鍛煉,它會越來越快,但是很多家長卻不給孩子這個成長的時間,或者急攻心切,反而讓孩子有一個不好的感受,並且會非常打擊孩子的自信。
我們應該可以更加多的跟孩子
去交流 跟 幫助 孩子一起去學習
而不是不負責地撒手,或者代替孩子去回答問題
3
您覺得什麼樣的學生最難教?
我一直覺得我們在教學當中是三方面的。
◤ 老師,可以提供學生非常多的興趣點,然後挖掘不停地挖掘學生的興趣點,挖掘做有意思的作品,然後言傳身教,來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如何去演奏,如何去了解音樂。
◤ 作為家長,有一個非常好的陪伴,有一個非常好的輔助。
◤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有交流和溝通的能力。
現在有一些孩子他就不善於去跟老師有溝通,然後老師說了十句話,一句話都沒有,那這樣的話實際上會非常的累,第二種是過於自我,沒有約束。這與平時孩子在生活當中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圍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我覺得我們一直說父母給孩子學琴,不只是學習一種技能,也是你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給孩子的影響和反饋。
4
學鋼琴是不是一定要彈奏古典作品?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寫字的時候一定先要寫正楷,德國的古典音樂作品,它就類似於我們寫書法當中的正楷。如果當你這些正楷寫得非常棒的話,你可以寫非常好的其他字體等。
有很多作曲家為了讓學生進行訓練,寫了很多作品。不只是我們經常練習的車爾尼 599、849、740,我們還有很多優秀的作曲家,比如:海勒、維克(克拉拉舒曼的父親)、勒奧波德 莫紮特(莫紮特父親)等等都有大量優秀作品。我呼籲大家可以不要只局限於某一個作曲家的作品,而應該認識更加多的作曲家,去演奏更多的作品,才會讓我們對音樂的理解更加全面。
▼李瑋捷鋼琴親子音樂會花絮視頻▼
7/23 、8/13 上海大劇院中劇場
8/18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
如需購票可戳大麥網輸入你是鋼琴家
尋找在你城市的那場 《你是鋼琴家》
5
德國與國內的教學,最大區別是什麼?
這個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如果從單純的業餘小朋友學琴的角度來講,有可能在德國學音樂,小朋友的氛圍會更加寬松,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那種寬容度會更加高,給的掌聲會更加多。
第二就是在德國我們非常講究 室內樂,不只是你一個人在琴房裏一直在埋頭彈琴。我們考試也好、音樂會也好,要不停地跟各種樂器進行合作,跟聲樂的合作,包括鋼琴三重奏,鋼琴五重奏等等,哪怕彈協奏曲也是一種合作。因為合作讓我們更加多地去聆聽,訓練我們能夠做到“統一”與“個性”,也知道何時需要“說出自己的聲音”何時“聆聽別人的意見”。
除了在專業上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學習音樂,對於琴童或者愛好者有著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我把他稱為 :藝術社交。我們可以一起聊音樂,一起聊藝術,通過音樂的平台一起聊人生。讓我們擁有了音樂,我們的人生不孤獨。
6
市面上教材這麼多,您為什麼自己還要編寫呢?跟湯姆森、菲伯爾等等教材相比,您的教材有什麼獨特呢?
請關注公眾號:BMC音樂中心
公眾號留言購買索取 HI pinao的鋼琴教程
我們在每一套教材當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一些或者是找到很多教材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我自己編的這套教材,結合了不同教材當中特別好的一些手法以及運用,然後又考慮到我們中國孩子在學習時間上、包括一些任務安排上會相對來說密度比較大,所以又根據我們中國孩子的一些特定的情況來做了一些調整和編排。
我覺得是每一套教材都一定有它的好的地方,只是我們要選擇對於我們每一個孩子更加適用了,這也就是我們教學上經常要講的一點就是因材施教。可能就是說各種教材其實它都有它的合理,然後我們更多的是看老師對教材的運用,以及他對孩子的這種實際的觀察。
7
您的教材裏面特別提到運用奧爾夫的教學,然後這種教學法它到底在教學中會起什麼作用呢?
首先,現在小朋友學鋼琴普遍的年齡話會比較低,從在五歲到哪怕有些四歲就已經開始學鋼琴了,那麼我們在學鋼琴的時候,勢必就會有很多的樂理知識是需要學的。第二,我們在學習鋼琴的時候,實際上有很多感受化的練習是需要的。我們經常說在學習過程當中,我們的路徑是認知,然後應用、感受。那麼我們如果能夠運用奧爾夫的一個教學方法,我們就會倒過來,先是感受、再是應用。這兩個有什麼區別?
如果是前者的邏輯,老師首先要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比如節拍,老師說這是2拍子、那是3拍子。然後再帶孩子聽。或者是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等也是如此。但四五歲小朋友他真的很難理解,他只會依樣畫葫蘆地去刷題,這個是我們現在經常會看到的一個教學思路。那麼我們如果利用奧爾夫的教學法,通過他的肢體,通過他的語言,讓他先感受。也許他在一開始的時候有可能節奏也不穩,腳也踩不准,然後念也念不好,但是沒關系,我們可以有時間慢慢的練,但練的時候他就有感受,他可以去探索去運用,最後他可以得出一個認知知識點,原來這就是節拍。
兩者相比較。第二個,他在獲得這個知識點上,是有參與感的,他會更直觀地記住。對於孩子來說,他那麼小的年齡,如果是填鴨式的灌輸,對他將來的理解,我覺得是有一定的壞處,所以我更希望可以讓他先去感受。
點擊圖片可查看課程介紹詳情
8
鋼琴從入門到進入高級階段,到底需要多久才是正常呢?
實際上,我們學琴的話真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一個過程。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有一點非常重要,也是不可忽視的,就是我們的手指肌肉。
手指的感覺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而不停的在變化,有可能五歲時候彈一個作品覺得好難,但是到了7歲又覺得還蠻簡單。然後有一些技術有可能在小時候反應非常好,大的時候突然覺得手那麼大,反而就沒有那麼方便了。所以這些都是會跟著時間的推移來有一些變化的。
那麼我覺得對於我們現在孩子來說,有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覺得目標是考到十級休息。因為我也做考級的評委,所以就會看到很多一些小朋友五年級就考了十級,實際上很多都還沒有彈明白,就把十級考完,趕快要升初中了,然後就不一定有時間練琴了等等。我覺得整體來說並不是特別的科學,因為從完全的技能上來講,要掌握這種技能和掌握一種手指的這種習慣,也許應該差不多要到初中左右,如果你能堅持彈琴到初中你就不會再忘記。
學琴之路
漫漫其修遠兮
願每一個開始
無終無盡
青年鋼琴家—李瑋捷
做客橄欖音樂課堂
解析家長、老師和琴童的“三角關系”
運用奧爾夫教學法進行趣味化音樂啟蒙
直播簡介
直播主題:
讓我們彈一場“三角戀愛”吧!
音樂啟蒙讓我們與孩子更親密
直播時間
2019年7月18日|20:00
主講嘉賓
李瑋捷
適宜人群
教師、家長、愛樂者
(注:直播限時免費,回複需付費,報名從速!)
掃描海報中的『二維碼』快速報名!
↑限時免費,快速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