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10
2022
文章轉載自橄欖旗下公眾號
作妖少年進進
2019年最熱門的國產劇《長安十二時辰》迎來了大結局,社交網絡上各種刷頻,想不關注都很難。
唐朝是一個令人浮想聯翩的時代,可以像電影《狄仁傑》或《妖貓傳》被描繪成近乎玄幻的世界,也可以像《大明宮詞》那樣張嘴就是華麗麗的歐式長句對白..在那個文化繁榮、思想開放的年代,似乎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不僅是中國人,不少西方藝術家腦海中,也常浮動著遙遠而美好的東方幻想。
尤其是清朝末年,國外漢學家對唐詩的翻譯推廣,使中國古詩成為了二十世紀初,諸多西方作曲家的靈感源泉!
·
·
·
下面12位西方作曲家 旋律中的唐詩
帶你領略他們眼中的
長安十二時辰
·
·
·
古斯塔夫 · 馬勒
Gustav Mahler
大地之歌
Das Lied von der Erde
子時
效古秋夜長·錢起
秋漢飛玉霜 北風掃荷香
含情紡織孤燈盡 拭淚相思寒漏長
在完成了陣勢空前的《第八交響曲“千人”》後,馬勒於1908年創作了一部為男高音與女低音(或男中音)和管弦樂隊而作的交響曲。
為了規避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德沃夏克等大師應驗了的“第九魔咒”,馬勒將這部作品命名為《大地之歌》而非“第九交響曲”。
《大地之歌》包含六個相對獨立的樂章,以漢斯·貝特格轉譯成德文的七首唐詩為歌詞,據考證,原詩出自李白、錢起、孟浩然和王維之筆。
晚年,馬勒在歐洲與美國之間顛沛流離,對宇宙、死亡、永恒的哲學思考愈發深刻,是怎樣機緣讓他在唐詩中感到靈魂共鳴?這段悲涼落寞的“寒秋孤影”道出了他對生命的渴望。
古斯塔夫·馬勒《大地之歌》第二樂章
歌詞:錢起《效古秋夜長》
哈利 · 帕奇
Harry Partch
李白抒情詩十七首
17 Lyrics Of Li Po
醜時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
我欲因之夢吳越 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 淥水蕩漾清猿啼
梅麗爾·斯特裏普朗誦王維的《鹿柴》,馬友友為她伴奏的那段視頻,相信許多人都在網上看過。哈利·帕奇創作的《李白抒情詩17首》給人的聽覺感受,與這段視頻非常相似。
哈利·帕奇是美國現代微分音樂作曲家,1930年至1933年,他根據小畑薰良翻譯的《李白詩集》創作了這套風格先鋒的作品。
充滿年代感的男聲朗誦,配上大提琴狂放的、夢魘般的、嗑藥蹦迪般的不和諧音型,整個畫面就像喬伊斯那囈語似的《芬尼根的守靈》般晦澀詭異。
也許,作曲家從李白的詩作中感受到了,那種在創作中放飛自我、不拘一格的奔放之樂!
哈利·帕奇《李白抒情詩17首》第十首
歌詞: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阿爾伯特·魯塞爾
Albert Roussel
中國詩歌
Chinese Odes Op.12-35-47
寅時
婕妤怨·皇甫冉
花枝出建章 鳳管發昭陽
借問承恩者 雙蛾幾許長
法國作家阿爾伯特·魯塞爾,是一位非常獨特的作曲家。像德彪西一樣,他對東方風格的音樂十分鐘愛,同時又深受丹第、新古典主義、印象派、爵士樂等影響。
魯塞爾曾創作過三部《中國詩歌兩首》,詩文譯者為英國著名漢學家翟裏斯。第一套作於1907年,編號12,采用了《詩經》中的“將仲子”和西晉詩人傅玄的《燕人美》為詞。
第二套作於1927年,編號35,歌詞取自李賀的《少年樂》和張籍的《節婦吟》。完成於1932年的第三套,編號42,則是以李益的《宮怨》和皇甫冉的《婕妤怨》為詞。
作曲家選用的這幾首詩歌,都關乎愛情中的煩惱:幽怨、禁忌、嫉妒..樂曲像浮世繪般,以誇張變形的手筆描摹了六個中國古代畫面。
阿爾伯特·魯塞爾《中國詩歌》第五首
歌詞:皇甫冉《婕妤怨》
亞歷山大·齊爾品
Alexander Tcherepnin
譜中國詩詞七首
7 Songs on Chinese Poems Op.71
卯時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美籍俄裔鋼琴家、作曲家齊爾品,與中國緣分頗深。他致力於在國際上推廣中國音樂和音樂家,賀綠汀、周小燕等人都受其提攜。
齊爾品是少數有在中國實地考察、采集民間歌謠的作曲家,他創作了大量中國風格的音樂作品,譬如這套《譜中國詩詞七首》。采納了《知足歌》、《金縷衣》、《春曉》、《將進酒》等家喻戶曉的名作為歌詞。
齊爾品《譜中國詩詞七首》第三首
歌詞:孟浩然《春曉》
約翰·奧爾登·卡朋特
John Alden Carpenter
水彩畫·四首中國音詩
Water-Colors
辰時
春詞·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 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 蜻蜓飛上玉搔頭
和之前提到的魯塞爾一樣,美國作曲家約翰·奧爾登·卡朋特,也是根據翟裏斯翻譯的古詩來創作的。
相比於漢斯·貝特格和小畑薰良那隨性的譯筆,翟裏斯的翻譯更加尊重原作的意境和韻律感,在此基礎上創作的音樂,自然更貼近中國人對原作的理解。
1916年,卡朋特創作的四首中國音詩《水彩畫》,雖是他作曲生涯早期之作,卻無疑是他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傑作,聽得出,他有下功夫研究過中國音樂。
這套作品充分展現來他用管弦樂“繪畫”的能力,譬如第二首:序奏如畫卷般將亭台樓閣、深院群花,歌唱聲部伴隨著悸動與憂慮的音型展開,結尾處小提琴輕巧的顫音模仿蜻蜓振翅蓊動..
約翰·奧爾登·卡朋特《水彩畫》第二首
歌詞:劉禹錫《春詞》
本傑明·布裏頓
Benjamin Britten
中國歌集
Songs from the Chinese
巳時
廢琴·白居易
絲桐合為琴 中有太古聲
古聲淡無味 不稱今人情
一次難忘的東方之旅,讓布裏頓沉迷於東亞音樂中那充滿古樸智慧的異域風情。
英國漢學家阿瑟·韋利認為中國古詩和傳統英文詩歌很像,注重每句的音步規整,抑揚頓挫和前後的韻腳。他翻譯的《漢詩一百七十首》滿足了布裏頓對中國的一切幻想。
布裏頓擷取了六首來自《詩經》、漢武帝、白居易和陸遊的詩詞,創作了一套以吉他為伴奏樂器的藝術歌曲。他認為古典吉他與中國的古琴有著某種微妙的相似性。
從詩歌所表達的意境和思想看來,布裏頓有意借此表達二戰之後,自己所面臨的家國動蕩、身世浮沉的思考。
本傑明·布裏頓《中國歌集》第二首
歌詞:白居易《廢琴》
查爾斯·格利菲斯
Charles Tomlinson Griffes
中國和日本古詩五首
5 Poems of Ancient China and Japan
午時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查爾斯·格利菲斯是二十世紀初,美國最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在他短暫的人生中,這部《中國和日本古詩五首》占據著重要位置。
1917年,作曲家在唐人街的一位友人家裏,聽到中國歌唱家的古箏伴唱,大受啟發。回到家便著手創作這套作品。
在歌曲中,他借鑒了五聲音階並直接吸取了來自中國樂曲中的旋律,巧妙地用西洋樂器模仿中國樂器的音效。
第一首《采蓮曲》中,那木琴與三角鐵的敲擊和隱隱的鑼聲,妙趣橫生,不禁令人想到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中的“小青蛇與瓷偶女王”。
查爾斯·格利菲斯《中國和日本古詩五首》第一首
歌詞:王昌齡《采蓮曲》
康斯坦特·蘭伯特
Constant Lambert
李白詩八首
Eight poems by Li-Po
未時
夏日山中·李白
懶搖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 露頂灑松風
二十年代,出於對美國華裔女演員黃柳霜的迷戀,英國作曲家康斯坦特·蘭伯特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也是在這一時期,小畑薰良的英文譯本《李白詩集》發行,作曲家從李白的短詩中感受到了來自古老異國的文化震撼,於1927年,以《夏日山中》、《秋浦歌》、《山中與幽人對酌》和《秋風詞》為詞創作了四首藝術歌曲。
1928年,他又以《蘇台覽古》、《春思》和《相逢行》為詞創作了三首。1929年,他見過黃柳霜後對其深感失望,以《三五七言》為詞,創作了一首歌曲以表達內心的落寞惆悵。
這套聲樂作品旋律通俗典雅,有一種朦朧的東方情調,有鋼琴伴奏版本,以及以三件木管樂器和五件弦樂器組成的室內樂組合的伴奏版本。
康斯坦特·蘭伯特《李白詩八首》第一首
歌詞:李白《夏日山中》
阿瑟·布利斯
Arthur Bliss
四季歌謠
Ballads of Four Seasons
申時
秋歌·李白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英國作曲家阿瑟·布利斯,是一位管弦樂色彩大師,曾師從霍爾斯特和沃恩·威廉斯,他早期受到拉威爾和斯特拉文斯基影響,後回歸英國傳統風格。《顏色交響曲》是他的代表作。
1923年,布利斯移居美國,並在此期間讀到了小畑薰良的英譯版《李白詩集》。他根據李白的兩套組詩,《越女詞》和《子夜四時歌》,創作了兩套聲樂組曲。
李白的《子夜四時歌》采用的是樂府詩體,包含春夏秋冬四個情景,作者似乎有意以此暗喻大唐盛世的風雲驟變。
這種複雜的時代變遷感,對於身在二十世紀初英國的布利斯來說,是否也有著某種相似的感受呢?(這套作品尚未找到可分享的錄音)
彼得·沃洛克
Peter Warlock
在溪邊
Along the stream
酉時
自遣·李白
對酒不覺瞑 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 鳥還人亦稀
彼得·沃洛克是二十世紀初,英國樂壇曇花一現的傑出作曲家,其建樹尤其體現在藝術歌曲方面,和對伊麗莎白時代音樂及凱爾特音樂的研究方面。
1917年,他讀到了L. Cranmer-Byng翻譯的李白詩作《自遣》,深受其中陰鬱的浪漫氣質所感染,靈光乍現創作了這首《在溪邊》。
彼得·沃洛克曾向友人提及,這是他讀過最棒的一首詩。他以此創作的歌曲有一種無調性的意味。鋼琴伴奏蕭瑟寂寥,獨唱聲部如怨如慕,以一種近乎清冷的口吻在傾訴。
這首早期的作品中,已經可以感受到作曲家骨子裏的悲劇宿命。正值壯年的他飽受抑鬱症折磨,最終以自殺告別人世。
彼得·沃洛克《在溪邊》
歌詞:李白《自遣》
克裏斯托弗·潘德列茨基
Krzysztof Penderecki
第六交響曲·中國詩歌
Symphony No.6
戌時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 何處春江無月明
穆特曾將波蘭先鋒派作曲家潘德列茨基比作“音樂界的畢加索”。但從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開始,他開始回歸到相對保守的音樂風格中。
不僅相信交響曲中的“第九魔咒”,潘德列茨基對“第六”也頗為忌諱,因為馬勒、柴可夫斯基等人的第六部交響曲都是悲劇之作。他刻意在完成第五交響曲之後跳過“第六”創作“第七”,直到第七交響曲問世20多年後才回頭完成這部“中國詩歌”。
這部作品是德雷斯頓管弦樂團與廣州交響樂團聯合委約潘德列茨基創作的,在此之前,他已創作過聲樂作品《中國詩歌三首》,這部交響曲在其基礎上擴大為8個樂章。
這部交響曲尚無錄音版本,我去年聽過了上海交響樂團的現場演繹。非常有趣的是,我第一次看到西方的交響樂作品的樂隊編制中加入了中國傳統樂器二胡。
安東·韋伯恩
Anton Webern
藝術歌曲
Lieder for Voice and Orchestra
亥時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奧地利作曲家韋伯恩,是第二維也納樂派的代表人,受馬勒和勳伯格影響頗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從無調性轉向十二音體系創作技法,音樂中不乏光怪陸離的異國情調。
他編號12的四首歌曲中,第二首的歌詞采用了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編號13的四首歌曲中,第三首則采用了李白的《靜夜思》。深夜聽完這首曲子,我感覺睡不好了。
韋伯恩,作品13號第三首
歌詞:李白《靜夜思》
如果你喜歡這篇推文
讓我知道你有在看喔
購買最新MOOK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