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英年早逝,至今仍是小提琴界的巨大遺憾!


4月
06
2022

文章轉載自橄欖旗下公眾號

在輝煌的二十世紀小提琴史上

有3位英年早逝 的曠世奇才

至今仍令人為之痛心

被小提琴大師克萊斯勒稱作“兩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但不幸命喪手術台的約瑟夫·哈西德(1923-1950)

令海菲茲大師都青睞有加,卻不幸因毒癮發作,頭部撞傷而身亡的邁克爾·拉賓(1936-1972)

原本前途無量,卻不幸遭遇空難的一代弓弦女傑吉內特·內弗(1919-1949)

今年是傳奇女小提琴家

吉內特·內弗

誕辰100周年 & 逝世70周年

一起聆聽她留給世間的音樂吧

01

>>> 曠世奇才,命殞空難 <<<

▲ 法國航空洛克希德星座式客機

1949年10月28日淩晨,一架從法國飛往紐約的航班,在亞速爾群島撞峰墜毀,機上的48人無一生還。

一代傳奇女小提琴家,30歲的吉內特·內弗,與鋼琴家哥哥也命殞空難。據說遺體被發現時,她還緊緊抱著心愛的小提琴。

▲ 墜毀後被發現的飛機殘骸

1949年10月27日晚,內弗與哥哥結束了在巴黎的行程,乘機飛往美國開展下一輪演出。

同一航班上還有法國拳擊明星馬塞爾·塞爾當,他另一個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玫瑰人生》的演唱者皮雅芙的戀人。

兄妹倆登機前還與塞爾當熱切交談,並留下了合影。幾個鐘頭後,他們都奔赴黃泉。

▲ 拳擊手Marcel Cerdan登上失事飛機

▲ 內弗兄妹與Marcel Cerdan登機前的合照

為了追悼這位英年早逝的藝術家,法國舉國哀悼,並將內弗的遺體葬在了著名的拉雪茲神父公墓,靠近肖邦的墓

從16歲嶄露頭角,到30歲命殞,除去二戰期間被迫暫停的演出事業,內弗真正的舞台生涯不足10年

她留下了一些彌足珍貴的演奏錄音,以及1946年在布拉格演奏肖松《音詩》結尾顫音部分的一小段視頻。

▲ 內弗目前流傳的唯一一段視頻

▲ 內弗的墓碑

02

>>> 師從三位小提琴宗師 <<<

吉內特·內弗自幼便顯露出了超乎常人的音樂天賦。不到五歲開始學琴,五歲半便能演奏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七歲公開與樂隊合奏此曲。

九歲的內弗已經能嫻熟地與管弦樂隊演奏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了,並成功獲取了音樂家們的注意。

從10歲起,她先後師從上世紀的兩位小提琴巨匠埃內斯庫、蒂博,後者於1953年9月1日也因空難命殞演出途中。

她11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13歲前往柏林師從小提琴教育界的泰鬥卡爾·弗萊什,琴藝上如虎添翼。

大師曾無比珍惜地允諾她:"你從上天得來的才賦,我是不會碰它的。我能為你做的就是純粹技術方面的幫助和指導"!

▲ 中間那位是小提琴大師吉特裏斯

03

>>> 擊敗“老奧”的天才少女 <<<

▲ 內弗與指揮大師約胡姆

在成功舉辦兩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後,波蘭政府決定在1935年,舉辦第一屆維尼亞夫斯基小提琴大賽,以紀念這位波蘭音樂大師百年誕辰。

當時16歲的吉內特·內弗,以高超的技藝,力壓27歲的大衛·奧伊斯特拉赫而奪冠,成為了當時琴壇最耀眼的小提琴新星。

當時參賽的還有卡爾·弗萊什的三位高徒:亨利·特米安卡、伊達·韓黛爾、約瑟夫·哈西德。

▲ 首屆維尼亞夫斯基大賽前三名

Ginette Neveu, David Oistrakh, Henri Temianka

那時的奧伊斯特拉赫,在蘇聯已經是頗為耀眼的小提琴,被派來參賽,本是志在必得,不料以較大的分差敗給了比自己小11歲的內弗。

蘇聯的媒體都為此憤憤不平,奧伊斯特拉赫本人卻坦然向內弗高超的琴技表示欽佩,承認她的奪冠是實至名歸。

他在寄給新婚妻子的信中寫道:“必須承認內弗是才華超凡的小提琴家,當她那天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和強度演奏時,我對此就已深信不疑了。”

▲ 內弗右側:7歲的韓黛爾和12歲的哈西德

賽後,內弗的演出邀約絡繹不絕,她的足跡遍布歐美。演出所到之處,令觀眾贊歎不已。她的才華令約胡姆、卡拉揚、巴比羅利等指揮大師印象深刻。

盡管她的舞台生涯很短暫,但她著實留下了一些精彩的錄音,通過這些珍貴的音頻,我們得以一賞她的演奏風采。

04

>>> 內弗的全部錄音整理 <<<

1

內弗的首次錄音

The First Recordings of Ginette Neveu

這張1992年由Testament公司發行的名碟,收錄了兩位英年早逝的小提琴家的小品共15首:哈西德生前全部的錄音8首,內弗最初的錄音7首

內弗的前6首小品,於1938年春天錄制於柏林。克萊斯勒的《C小調莊板》、肖邦的《升C調夜曲》和格魯克的《旋律》,在19歲的內弗指尖湧動著一種純淨的、真切的渴望,沒有多餘的傷感矯情。

她演奏帕拉迪斯的《西西裏舞曲》有一種強烈的訴說感,琴聲通透明朗,細膩深沉,音色濃鬱而嬗變。兩首蘇克的小品,一靜一動,運弓精准挺拔,神采斐然,如春日枝葉般明媚舒展。

唱片還收錄了她1939年春天於柏林錄制的,塔爾蒂尼的《科萊裏主題變奏曲》克萊斯勒改編版。演奏得比較隨意,雖有些音准失色之處,但仍散發出昂揚光彩。

Piano:Bruno Seidler-Winkler

1938.4-5.Berlin

Piano:Gustaf Beck

1939.4.Berlin

2

理查·施特勞斯-小提琴奏鳴曲

R.Strauss Violin Sonata in E-Flat Major, Op. 18

1939年初在柏林,內弗錄制了理查·施特勞斯《降E大調小提琴奏鳴曲》,這是她戰前錄音的巔峰

這部為小提琴與鋼琴而作的奏鳴曲,是浪漫主義晚期的室內樂傑作,創作於理查·施特勞斯早期藝術生涯,是他的“室內樂告別作”

內弗對這部奏鳴曲的詮釋有著她非常獨特的韻味,情感充沛而收放有度,以高超的控制力展現內心的明暗閃爍,尤其是第二樂章氣息緩慢悠長,如詩如夢。

Piano:Gustaf Beck

1939.Berlin

3

西貝柳斯-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47

1935年,海菲茲首次錄制了西貝柳斯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他那風馳電掣、冰火交融的炫技演繹,讓這部傑作名滿天下。

十年後的1945年,內弗以一種截然不同的面貌呈現了這部協奏曲。蒼勁、雄厚、堅實、稍緩,她以遠古史詩般的氣魄,描繪了凜冽而廣袤的北歐大陸

這部艱深的作品在內弗紮實的演奏下洪亮飽滿,深情動人。第二樂章的複調樂段處理得清晰利落,第三樂章在G弦上奏出的主題頓挫有力,粗獷豪邁的舞蹈節奏和滯重感完美融合

如果把海菲茲的演奏比作一只在驚濤駭浪間孤傲飛翔的鷹,那麼內弗的弓弦間則湧動著冰川與海洋的磅礴力量。據說,西貝柳斯本人聽過並且認可她的詮釋。

Walter Susskind

Philharmonia Orchestra

1945.11.21.London

4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77

1903年,西貝柳斯在他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原始版首演失敗後,聽到了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這部同樣有著交響化聲效的小提琴協奏曲,為西貝柳斯之後的修改版提供了莫大啟迪!

內弗與愛樂樂團合作的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她發行次數最多,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

此外,她還與指揮Issay Dobrowen合作錄制了她的招牌曲目,肖松的《音詩》。

Issay Dobrowen

Philharmonia Orchestra

1946.8.16-18

1948年春末,內弗在巴黎與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錄制了一個現場版的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指揮家是Roger Desormiere

內弗的琴聲有著一種古銅般的光澤,有著對於女性演奏家來說不可思議的力量感和英雄主義氣概。

Roger Desormiere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1948.4.25

矗立在漢堡港灣的易北愛樂音樂廳,是近幾年最受關注的美麗建築。駐紮在這的北德廣播交響樂團,由指揮家Hans Schmidt-Isserstedt創立於1945年。

1948年5月3日,內弗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留下了這版相對少見的現場錄音。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版。

這版錄音的“現場感”十分鮮明,尤其是激昂雄壯的和弦進行段落,仿佛能感到內弗的琴聲透著耀眼的光芒,沖破渾厚的管弦樂隊。

Hans Schmidt-Isserstedt

Radio Hamburg Symphonic Orchestra

1948.5.3

19

1949年6月10日,內弗在荷蘭海牙,與指揮家Antal Doráti留下了這版實況錄音。

這版錄音小提琴獨奏聲音特別大,失去了許多與樂隊呼應的美感,內弗的演繹也顯得有些用力過猛。

Antal Doráti

Hague Residentie Orchestra

1949.6.10

5

拉威爾-茨岡 & 肖松-音詩

Ravel Tzigane & Chausson Poème

拉威爾的《茨岡》和肖松的《音詩》這兩部法國作品,是音樂會上常見的“好搭檔”,也是內弗最為鐘愛的小提琴作品。

1948年末,內弗與指揮大師明希,攜手紐約愛樂樂團錄制了這兩首炫技名作。

我尤其喜歡這版《音詩》,內弗的演繹的不是淒迷哀怨的情感傾訴,而是一種高貴的、激烈的、深刻的思考

Charles Munch

New York Philharmonic

1948.12

內弗與指揮Issay Dobrowen及愛樂樂團錄制的這版《音詩》也是極好的,幾處顫音演奏在內弗的指尖流露出無盡的神秘之美。

拉威爾的《茨岡》是內弗早年在維尼亞夫斯基大賽上演繹的曲目之一,在她遇難前的最後一場音樂會上也演奏了它。

相比於上面那版樂隊伴奏的錄音,我更喜歡內弗與哥哥合作的鋼琴伴奏版(1946年3月26日於倫敦)。

內弗在G弦上演奏的功力十分了得,遒勁有力的第一句就先聲奪人,整個演奏豪放灑脫,充滿活力與戲劇感。

6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1948年,內弗與卡拉揚在歐洲合作了貝多芬不朽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當時,內弗的演奏水准之高令卡拉揚歎服不已。可惜我們無緣聽到兩位大師的合作盛況。

如今市面上最常見到的,是她逝世前一個月,1949年9月25日在德國巴登巴登,與指揮大師Hans Rosbaud合作的版本。這也是目前發現的,她生前最後的演奏錄音

這版錄音著實令人感到驚豔,不僅在於內弗那質樸虔誠的弓弦之聲,也在於那近乎合唱聖詠的管弦樂烘托

Hans Rosbaud

SWDR Orchestra

1949.9.25

除了與Hans Rosbaud合作的那版外,內弗還留下了一個較為冷門的貝多芬小協錄音:1949年5月1日與Willem Van Otterloo合作的版本。

這個錄音相比之下,無論是小提琴獨奏還是管弦樂隊聲部,都多少顯得有失水准。

但值得一提的是,內弗這次沒有使用克萊斯勒的華彩樂段,她用了約阿希姆的第一版華彩(小提琴家普遍會用第二版華彩)。

Willem Van Otterloo

Radio Filarmonica Orkest

1949.5.1

7

八首小提琴小品

Eight Pieces For Violin And Piano

戰後重歸舞台的內弗迅速獲得了極大的聲譽。1946年8月,她與哥哥在倫敦錄制了10首小提琴與鋼琴小品,其中兩首因效果不佳而銷毀。

這次,內弗錄制了蘇克的四首小品、斯卡拉特斯庫的一首小品、拉威爾的《哈巴涅拉》選段、海菲茲改編版《霍拉舞曲》和克萊斯勒改編版《人生朝露》種的西班牙舞曲。

▽ 蘇克:四首小品

Piano:Jean-Paul Neveu

1946.8.12-14.London

8

德彪西-小提琴奏鳴曲

Debussy Violin Sonata in G minor, L148

1948年3月18日,內弗與哥哥在倫敦一同錄制了德彪西的《g小調小提琴奏鳴曲》

這部奏鳴曲是罹患癌症,飽受病痛折磨的德彪西,生前完成的最後一部重要的作品,並在人生最後一次登台時親自彈奏首演其首演。

從內弗的演奏中,能感受到不到30歲的她已經對生命有了非常透徹的理解,音樂中那種對生活的渴望、對死亡的坦然都躍然弓弦之間。

Piano:Jean-Paul Neveu

1948.3.18.London

9

勃拉姆斯-第三小提琴奏鳴曲

Brahms Violin Sonata No.3 in d minor, Op.108

勃拉姆斯《第三小提琴奏鳴曲》

從第40分鐘開始

Piano:Jean-Paul Neveu

1949.9.21

免費分享內弗的珍貴資源

向小編要下載鏈接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