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上音副教授朱和 | 協作鋼琴的魅力,你們知道嗎?


4月
05
2022

今天,橄欖古典音樂

采訪的這位老師

從小在附小附中的專業音樂

氛圍中成長起來

隨後去 比利時留學多年

先來聽一聽她的演奏吧!

《平湖秋月》演奏:朱和

她不僅彈得好鋼琴獨奏

更對協作鋼琴也有

比較深入的了解

她是誰?

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

朱和| 旅歐鋼琴家、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浦江人才”

先後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附小、附中、大學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獲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鋼琴表演碩士並以最優(Grand distinction)成績獲得室內樂碩士學位。

朱和曾獲得比利時Andre Modeste Gretry鋼琴比賽第二名、Gouden Vleugels室內樂比賽獎、中央音樂學院全國高等專業藝術院校藝術歌曲比賽優秀鋼琴伴奏獎等獎項。演出足跡包括國內重要城市及比利時、荷蘭、葡萄牙等地。

作為合作鋼琴家,她的曲目中包括了鋼琴三重奏、雙鋼琴、四手聯彈、藝術歌曲、歌劇等大量作品,作為教師,她的學生中多人在國內外比賽中獲獎。在教學與演出任務之外,她還應《鋼琴藝術》雜志之邀,撰寫《與歌者同行-藝術歌曲中的鋼琴演奏》連載,其中將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生動闡述,在業內外反響強烈。

讓我們立刻進入

采訪部分~

Part 1

早期音樂教育

長江鋼琴全國高校鋼琴藝術周

Q1:

您從小就在專業的音樂院校中學習,在進入上音附小、附中求學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麼?

附小、附中的學習生活對於我來說有很多 終生難忘的事情。

我一直記得當時附小的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上課的時候,我的專業老師吳思一老師會為我作詳細的筆記,下課後經常到她家裏吃飯,她的先生則教我怎樣粘譜子,在我想家的時候開導我。附小六年級的時候,吳老師為我爭取到跟樂隊合作的機會,從排練到演出,每一次她都陪我在我身邊。附小其他的老師們也是,不僅有 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還給予學生 如父母般無微不至的關懷

在附小、附中學習的學生會比普通小學、中學的學生少學一些文化課的內容,以保證足夠的時間練琴。對於手指機能的訓練,附小附中的老師應該可以說是 世界一流的,這樣紮實的“童子功”也為以後演奏最高難度的曲目,在音樂上能夠 充分表達心中所感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另外,附小、附中的教育對於 視唱練耳教育特別重視,讓我在之後的音樂道路上 受益良多。從附小到附中,我們每周都有兩次視唱練耳課。在附小時,我們就已經接觸到一些比較難的 聽寫、模唱、模打節奏等練習,再經過附中六年的深入學習,在大學時我免修了視唱練耳這門課。

今天,在我接觸到從啟蒙的小朋友直至音樂學院的專業學生這些各種類型、各種程度的同學之後,越來越發現這個環節在音樂學習中有多重要, 程度越深,越會感覺到很多問題其實都來源於基礎學習,而紮實的、嚴格的基礎教育,才讓我們有可能在這個領域中走地更加深遠。

Part 2

談國外音樂教育

Q2:

出國學習之後,您覺得國外的音樂教育和國內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您覺得收獲最大的是什麼?

國外教授很少給學生下定義

我覺得最大的區別是與文化背景的差異有關。在國外,大部分的教授對於學生的學習 給予充分的信任。我平時(練習)的曲目,考試的曲目都是自己決定的。每一次我都會征求老師的意見:“我可以彈這個嗎?”而他的回答總是:“ 當然可以,你可以彈任何曲子。國外的教授很少給學生下定義,比如“你適合彈某某作曲家的曲子,不適合某某的。”而是說:“為什麼不呢?”我覺得在教學中多運用這樣的句型, 可能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重視室內樂與音樂基礎理論課程

比利時的音樂教育制度和我們的不同,他們沒有專業的附小、附中。在大學以前,有一種叫做“Académie”的學校,由於政府資助,學生只要付相當低的學費,就可以跟很專業的老師學習。而他們對於室內樂的重視,是從小開始的,像這樣的學校裏,也有室內樂的課程,也就是說, 業餘學習音樂的孩子,從小也學習如何跟別人合作。

到了大學以後,音樂學院開設的課程中除了最重要的專業課、室內樂課之外,其他的音樂歷史、和聲、曲式等課程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比如和聲課是由老師和兩三位同學一起上小組課,考試的時候除了筆試,還有口試,而這幾門課平均要上兩到三年。

我記得第一節和聲課,老師就說:“ 我們花三年的時間去學發展了三百年的和聲體系,時間太有限了”當時非常頭疼的是每一次的和聲作業,老師都要求我們買那種比較好的五線譜紙,還要用鋼筆寫上去,不能有塗改的痕跡(關鍵是紙很貴)。而上課時,她也是仔細修改每個人的作業,有時候一堂課上下來兩三個小時,常常已經精疲力盡了今天回想起來,這正是我們的音樂學習中常常被忽略的態度: 嚴謹

音樂可以是一時興起而為之,也可以隨手將身邊的器物化為樂器, 但對於專業人才來說,我們學習的音樂發展到現在的模樣,是具有邏輯性、科學性的成熟體系。為了最終在舞台上呈現最完美的狀態,音樂家們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我們需要的絕不僅僅是對於樂器的熟練程度,而是要努力成為真正 懂得音樂、熱愛音樂並且傳播音樂的“文化人”,這其中涵蓋的知識面其實包括了建築、繪畫、雕塑等姐妹藝術,還包括了 歷史、文學、數學等學科。

留學時期的Horta三重奏

開拓音樂視野

留學生活給我最大的收獲是學會 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從小在巴赫、貝多芬等人的音樂中長大,在二十幾歲時親身體驗歐洲人的生活,看他們的 建築是怎樣的,他們是 怎樣思考,又是怎樣表達情感的,可以說東西方文化在我身上都有印跡,而在這兩種文化的碰撞之後,我可能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時候會有更深的思考,也學會用客觀的角度來觀察一些本以為必然存在的現象。

我想我們之所以要多學、多聽、多看,不正是要開拓視野,讓人生在短暫的歲月中更開闊,更有深度,能夠更宏觀地看世界嗎?

Part 3

談雙鋼琴演奏

和鋼琴家楊珊珊的《黑白印象》專輯

Q3:

關於雙鋼琴演奏,能否推薦幾首您覺得比較不錯的作品?在演奏這種形式的作品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雙鋼琴是一種很好的合作形式,鋼琴本身就是多聲部樂器,在很多情況下可以替代樂隊。而當兩架鋼琴在一起時,就能夠演奏更多的聲部,聲音當然更加豐富。有很多作曲家都為這種形式留下了經典的作品。

推薦曲目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有:

拉威爾的大圓舞曲(Ravel La valse), 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雙鋼琴組曲(Rachmaninoff Suite No.2 for two pianos), 盧托斯拉夫斯基的帕格尼尼變奏曲(Lutoslawski Variation on a theme by Paganini)等。

選自專輯《黑白印象》 演奏:朱和&楊珊珊

拉威爾的大圓舞曲我彈過獨奏版,當時學習的時候,還把樂隊譜中有些我覺得重要但獨奏譜子上沒有的聲部寫下來,通過左右手配合來盡可能的達到樂隊化的效果。但即使這樣,獨奏版還是沒有辦法達到雙鋼琴那樣豐富的音響效果,就這首曲子而言, 雙鋼琴版本在色彩變化、力度變化等方面顯然更能震撼人心。

彈雙鋼琴需要注意什麼?

在這種形式中,兩位演奏者之間的 溝通至關重要,有了良好的溝通,互相欣賞的氛圍,相互聆聽的習慣之後才能形成高度的默契。具體到曲子中,我個人碰到過的一個難點是同時彈奏的和弦,鋼琴家對音樂的理解、氣息、觸鍵上的差異,都會造成和弦的不整齊,而當和弦連續進行的時候,就會更加明顯。(比如聖桑的《 動物狂歡節》裏的“布穀鳥”那一段)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雙鋼琴雖然能夠模擬樂隊,但是音色仍然是比較單一的,因此 層次的變化很重要,兩位演奏者在高度默契(最起碼的整齊)之外,能夠根據不同的音區、不同的織體、一鋼琴和二鋼琴在樂曲的各個部分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彈出 盡可能多的變化與對比,會讓聽眾少一點“被兩架鋼琴輪番轟炸“的感覺。

有很多世界知名的雙鋼琴組合都是姐妹、或者夫妻。我和楊珊珊老師組成黑白印象組合則是因為有相同的教育背景,同時我們也是無話不談的好閨蜜。我覺得對於有興趣彈雙鋼琴的人來說,首先要選擇一些寫的好的曲目, 最好是從專為雙鋼琴而寫的曲目彈起,然後要有時間、有合適的排練地點,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搭檔一起感受雙鋼琴豐富的聲音。

Part 4

談藝術歌曲中的鋼琴演奏

與著名藝術歌曲大師哈特穆特·霍爾先生

Q4:

您為《鋼琴藝術》雜志寫了《與歌者同行—藝術歌曲中的鋼琴演奏》連載,是否可以簡單談一談這套連載的特點與寫作心得?

藝術歌曲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種音樂形式, 當詩與音樂結合的時候,碰撞出的藝術火花是非常深入人心的。相比歌劇,藝術歌曲這種形式更加私密,對於文學修養的要求更高。 連載的第一篇我寫了一些藝術歌曲演奏中的要點,而後主要寫了德語藝術歌曲,比如舒伯特和舒曼藝術歌曲各占了兩篇,其次是法語藝術歌曲,最後兩篇是中國藝術歌曲。

我在寫作的時候常常問自己:已經有那麼多的音樂理論家為這些歌曲留下了浩瀚的文字,作為一個表演專業的人,我竟還有什麼可寫的嗎?然而每一次靜下心來思考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確實“有話要說”,因為對這些歌曲,我在 不斷學習、研究、演奏的過程中有很多思考,很多領悟,很多情感上的共鳴,在我個人的教育背景、專業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的理解與詮釋。

雖然用文字來解釋音樂是非常困難的事,但我希望我的文章是 “可讀的”,是具備“音樂性的”,這些文字不僅僅是分析作品,而是演奏者最直觀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是 充滿了真情實感的。也許有人在讀到它們的時候能夠會心一笑,能夠感受到筆者對這種形式的鐘愛,能夠感受到藝術歌曲的動人之處。除了在舞台上與觀眾通過音樂溝通,我也希望通過文字與更多的人交流,讓更多人和我一起去發掘藝術歌曲的魅力。

Part 5

談聲樂藝術指導

Q5:

從鋼琴演奏專業到這麼多年與聲樂合作,近年來開始教授聲樂藝術指導專業之後,您覺得目前音樂專業的學生及大眾對於聲樂合作的認識如何?

我覺得目前在大部分人的概念中,與聲樂合作還停留在只是“彈彈伴奏”,是“鋼琴彈不好的人乾的事兒”的階段。其實彈伴奏當然是和聲樂合作的一部分,毫不誇張地說,有些曲目即使鋼琴水平只達到六、七級的人也能把音彈出來,但是真正的合作遠不僅如此。“聲樂藝術指導”對於不少專業音樂領域的人來說也是一個比較新、比較陌生的名詞。

什麼是聲樂藝術指導?

我在連載中引用了美國著名合作鋼琴家Martin Katz先生的一句話:“ 不能唱,就不能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除了會彈之外,我們還要會唱,也就是說, 美聲唱法涉及到的意大利語、德語、法語、英語等語言,我們都要會發音,要懂得每一個詞的意思,因此對這些語言的熟悉程度越高越好。

此外,我們也要能夠給予演唱者最專業的建議:語言、分句、音准、節奏、對音樂的理解與詮釋等等。在整本的歌劇中,演唱者只需要唱自己的聲部,而專業的歌劇音樂指導,除了會彈樂隊部分,還要會唱所有的聲部。

我常常在學一首歌,尤其是藝術歌曲的時候,鋼琴部分並沒有練習太多的時間,但是卻花了大量時間在歌詞上,因為詩歌本來就比較抽象難懂,更不用說外文的詩歌,我會因為需要充分理解歌詞含義而翻查各種不同翻譯版本—工具書上的、詩歌書上的、網站上的,如果有其他語言的翻譯也作為參考,最後總結出一個自己理解之後的版本,然後讀歌詞,唱旋律,邊彈邊唱, 在完成這些之後才進行到真正和歌者合作的部分

因此和聲樂合作包括了以上那麼多的內容,當我們會唱了之後,才能夠了解真正的聲樂藝術,當我們理解了詞意之後,才能和演唱者心靈相通,而不會“同床異夢”。想要成為聲樂的真正的“合作夥伴”甚至“藝術指導”,真的需要具備很高的音樂修養和極強的綜合能力。

《快給大忙人讓路》選自羅西尼歌劇《塞爾維亞理發師》

演唱: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 第一鋼琴:朱和 第二鋼琴:王蕾

哪些人適合這個專業?

目前國內的“鋼琴熱”持續升溫,其實對於大部分的鋼琴專業學生來說, 能夠成為獨奏家的可謂是鳳毛麟角。從四、五歲學琴開始,大家都是彈奏差不多的曲目,可以說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不同的人則會走向不同的方向—有的人適合獨奏,有的適合與人合作,有的適合從事教育工作。

除了獨奏,與他人合作是鋼琴藝術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果對人聲感興趣,對歌劇和藝術歌曲感興趣,又具備較強的識譜能力、外語能力,喜歡與人合作的話,聲樂藝術指導專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也有很強的實用性。但是,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專業,如果僅僅因為鋼琴彈不好而”退而求其次“的話,在學習和工作當中將會面對很多困難。

文末,再次感謝朱和老師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琴經歷以及寶貴的教學經驗,朱老師將在近期開一場直播,有興趣的朋友請留意近期推文的直播信息!

橄欖教育專欄作者

西柚| 上海音樂學院

音樂學專業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