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今天,對美國古典樂壇產生最in影響的人誕生了 | 伯恩斯坦誕辰


4月
03
2022

伯恩斯坦指揮:海頓《第94“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

2018年,要說古典樂壇出現頻率最高的名字

一定就是倫納德·伯恩斯坦

這位音樂大師誕辰100周年 的紀念日

就是今天

-Leonard Berstein-

倫納德·伯恩斯坦(1918~1990)是美國樂團的奇葩,不僅是二十世紀的偉大指揮家之一,一生寫過三部著名交響曲以及大量芭蕾舞劇,當然還有流傳至今的音樂劇《西城故事》。除此之外,他更是一位教育家和電視名人;他的「青年音樂會」系列,普及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進入古典樂的殿堂,後世許多著名鋼琴家也是他的信徒。他和另一位超級天王卡拉揚共同締造了音樂的一個新時代。

讓我們隨著這位傳奇人物的 重要時刻

來回顧他 輝煌的一生

1942年

按下開始鍵的伯樂:歐文·凱撒

▲ 歐文·凱撒 早年肖像

1942年,伯恩斯坦帶著推薦信來到紐約,然而卻無法找到工作。抒情詩人歐文·凱撒偶然聽到他彈奏鋼琴,並覺得他很像自己以前的合作者喬治·雅各布·格什溫(美國作曲家、鋼琴家,擅長流行和古典兩個音樂流派),在聊天的過程中,伯恩斯坦坦言自身溫飽難顧,歐文驚訝大呼,給了他五十美元並很快就為他找到一份改編樂曲的工作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伯恩斯坦就發表了他的第一首交響樂《傑裏邁亞》,成功地創作了芭蕾舞劇《自由遐想》,寫了轟動一時的百老匯音樂劇在城鎮上》

▼伯恩斯坦:“I Feel Like I`m Not Out of Bed Yet",選自音樂劇《在城鎮上》

1943年

機會只留給有實力的人

1943年,25歲的伯恩斯坦在被任命為當時紐約愛樂音樂總監阿爾圖•羅津斯基的助理指揮後,臨危受命,代替得了流感的著名指揮家布魯諾·華爾特(Bruno Walter,1876年9月15日-1962年2月17日)登台指揮了一場音樂會。

他在演出中獲得極大的成功,當時指揮了數首高難度的作品,包含:斯特勞斯《堂•吉訶德》、舒曼《曼弗雷德》序曲與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以及獨奏家約瑟夫舒斯特的作品。

▲《紐約時報》剪報

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奏會之前,伯恩斯坦曾短暫地與布魯諾·沃爾特談過,布魯諾對表演的作品中的特殊困難進行了指導。

次日,《紐約時報》在頭版刊登了這個故事並評論道:“這是一個很好的美國成功故事。這其中的熱情和友好,充滿了卡內基音樂廳,並遠遠地散了出去。

因為這場音樂會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台全國播出,他一夜成名。之後伯恩斯坦開始擔任美國管弦樂團的客座指揮。

▼伯恩斯坦指揮:舒曼《C大調第二號交響曲》,作品61 ,第一樂章:非常莊重地—勿太快的快板

1957年

讓美國紐約音樂界訝異的

兩件事

音樂劇《西區故事》經典場景

1957年對伯恩斯坦、對美國紐約古典樂界而言,都是一段佳話。首先他被聘為著名的紐約愛樂樂團自1958年至1969年期間唯一的首席指揮,也是該樂團第一次聘用美籍指揮

幾乎是與此同時,由他創作的百老匯新音樂劇《西區故事》一炮走紅。伯恩斯坦,這位還未上任的首席指揮大師的大名,頓時在紐約音樂界名聲大噪。

這部首演於1957年的百老匯經典,六十年來幾經複排,斬獲了包括奧利弗獎與托尼獎在內的7項大獎,並拿到了超過21項提名

▼伯恩斯坦:“Prologue”,選自音樂劇《西區故事》

▲錄制西區故事與歌劇的演唱者,包括紐約市的Kiri Te Kanawa,Jose Carreras和Tatiana Troyanos。

《西區故事》為什麼能長盛不衰?

對於20世紀音樂史來說,《西區故事》是獨一無二的,具有分水嶺的意義。在他之前,從未有人把美國的爵士樂放到歐洲的古典樂中。伯恩斯坦不相信“陽春白雪”與“鄉裏巴人”之分

對伯恩斯坦來說,能傳達感情的藝術就是成功的藝術。正是伯恩斯坦的這種信念,使得《今夜》、《瑪利亞》等劇中歌曲也不斷被歌唱家演唱。伯恩斯坦還曾經邀請著名歌唱家卡雷拉斯和卡娜娃等錄制該劇的唱片,一部古典音樂家創作的音樂劇音樂就這樣流行了近半個世紀。

▲West Side Story由聯合藝術家(現為米高梅的一部分)發行,並成為當年美國票房第二高的電影。這部電影獲得11項奧斯卡獎提名,並獲得10項,其中包括最佳影片(以及羅賓斯特別獎),成為電影音樂劇獲獎最多的紀錄保持者。

1967年

馬勒複興的先驅

無論是1958年,伯恩斯坦成為紐約愛樂音樂總監。還是1969年卸任,升任為樂團的桂冠指揮。伯恩斯坦在職期間留下了很多被奉為經典的錄音,有他喜歡的莫紮特,也有貝多芬、舒曼等,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

馬勒作品的價值,曾一度被掩蓋,直到1960年代中期,馬勒辭世五十餘年後,才被重新喚醒,回到人們的腦海中。可以說,“馬勒複興”,其中一位功臣正是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指揮:《馬勒全集》第二樂章

▲Bernstein-Mahler

1967年第一套馬勒交響曲全集問世,由伯恩斯坦指揮並曾親自撰文《馬勒,他的時代已然來臨》,向人們闡述馬勒和他的音樂。後來,他又再次錄制了馬勒全集,這次不再是紐約愛樂,而是與維也納愛樂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共同完成。伯恩斯坦的天賦和激情讓這兩張專輯充滿非常鮮明的“伯恩斯坦”個性,被認為是難以超越的馬勒錄音

1918-1990年

一生的事業:音樂教育和普及

伯恩斯坦的大女兒潔米說:

“我的爸爸伯恩斯坦,他的一生碩果累累,建樹頗多,但最讓他自己驕傲的,是在教育上取得的成就。”

伯恩斯坦一生都在求學和授業,他的一生充滿熊熊的熱情和對知識的敬畏。年幼時,他癡迷鋼琴,有過無數的鋼琴老師;作為學生時,伯恩斯坦先後就讀於波士頓拉丁學校哈佛、以及柯蒂斯音樂學院(波士頓拉丁學校,成立於1635年4月23日,美國第一所公立學校),進修音樂與作曲。

在哈佛,伯恩斯坦遇到了兩個對他影響深遠的人。一位是米特羅普斯(Dimitri Mitropoulo,希臘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另一位則是作曲家亞倫·科普蘭。雖然不是他正式的學生,但伯恩斯坦經常會向他尋求關於作曲的建議,並將他稱為“他唯一真正的作曲老師”

伯恩斯坦與科普蘭

1954年伯恩斯坦為CBS藝術項目Omnibus做了他的第一次電視講座。題為“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1955年至1958年,進行了進一步的綜合講座,內容包括爵士樂,指揮,美國音樂喜劇,現代音樂,巴赫和歌劇。這些節目於2010年在美國以DVD形式出現。很多美國人都說,自己最開始喜歡上古典音樂,就是因為在電視上看到了伯恩斯坦的音樂講座。

他的演講總是非常有條理,並且還會就他所討論的想法舉出大量的音樂例子。他能有效地利用幽默,在打動聽眾的心的同時傳播音樂知識。

指揮家托馬斯(MMT)談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先後指揮了53場《年輕人的音樂會》,將古典音樂的欣賞入門知識通過日益普遍的電視機帶入到尋常百姓家。後來,正值伯恩斯坦在哈佛擔任詩歌教授,也是他的兒女在上大學的時候,他把《年輕人的音樂會》搬到了大學講堂上,把對音樂的熱愛和激情傳播給更有朝氣的學子。

1990年,倫納德伯恩斯坦獲得了日本藝術協會頒發的藝術終身成就獎。伯恩斯坦利用10萬美元的獎金建立了伯恩斯坦藝術教育(BETA)基金會。他提供這筆資助,以發展藝術教育計劃。倫納德伯恩斯坦中心成立於1992年4月,並開展了廣泛的校本研究,產生了伯恩斯坦模型,倫納德伯恩斯坦藝術學習計劃。

▲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巡回演出

1983-1987年

溫柔的慈善家和他堅定的信仰

伯恩斯坦的大女兒潔米說:

“我的父親堅持認為,通過創造美麗,並與盡可能多的人分享,藝術家有權力在地球上平衡,支持兄弟情誼和和平。畢竟,他推斷,如果人類可以創造和欣賞音樂和諧,那麼他們肯定能夠在他們所居住的世界中複制那種非常相同的和諧。

倫納德伯恩斯坦並不羞於與世界分享他的政治信仰。他也不害怕各種各樣的綽號:自由主義者,猶太人,反戰,激進的時尚,粉紅色的同性戀 ,多年來他一直像他的披風上的毛刺一樣粘在他身上。他說出了他所信仰的原因並且堅持不懈地進行鬥爭。他捐贈費用,寫信和競選歌曲,甚至整個音樂作品,以傳達他對更美好世界的熱切希望。

▲1983男同性戀健康危機艾滋病籌款活動

伯恩斯坦在晚年,他的慈善事業和信仰變得愈發頻繁和明顯。

1983年4月30日,伯恩斯坦在麥迪遜廣場花園指揮女中音以及交響樂團演出。此次活動是一項重要的男同性戀健康危機艾滋病籌款活動,標志著公眾對艾滋病的認識和倡導醫療保健和研究的鬥爭的轉折點。

▲1987艾滋病研究慈善音樂會

1987年11月8日,伯恩斯坦和詹姆斯萊文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了傳奇的“生命之音”艾滋病研究慈善音樂會。這項活動籌集了驚人的170萬美元,其中包括Leontyne Price,Marilyn Horne,Luciano Pavarotti,Samuel Ramey和Yo-Yo Ma等表演者。紐約主要交響樂團的成員自願參與,體現了“生命之音”的精神。

這位溫柔的慈善家,用這些曼妙的古典樂,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宣告他的信仰,去鬥爭,去創造美麗。

1989年

永世流傳的絕唱:《自由頌》

▲1989.12.25全球電視轉播

永遠值得紀念的是1989年12月23日和12月25日兩天,伯恩斯坦在鋼琴家朱斯圖斯·弗朗茲的邀請下到柏林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地點分別是柏林愛樂廳和音樂會堂。當時正值柏林牆倒下,伯恩斯坦將交響曲中席勒的歡樂頌改為“自由頌”。伯恩斯坦對此說道:“我肯定,貝多芬會同意咱們這麼做的”。超過20個國家,一億人通過電視轉播收看了這場音樂會。

▼伯恩斯坦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自由頌”》第四樂章

1990年

巨星隕落

▲1990.8.19 最後一次音樂會

就在伯恩斯坦逝世前5天,當他因肺部感染而住進醫院時,不少美國報紙就刊載消息稱,伯恩斯坦退出表演舞台將意味著「美國音樂史上最激動人心的篇章結束了」。不過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位音樂大師會如此快的謝世。1990年10月14日,伯恩斯納與世長辭。他是繼卡拉揚之後,世界樂壇隕落的又一顆巨星。

回首倫納德·伯恩斯坦的一生,他是著名的指揮家、作曲家、教育家、慈善家,是一位熱愛知識的學者,是一位讓子女稱道的父親。喜歡指揮交響樂團,喜歡鋼琴,喜歡莫紮特,寫芭蕾舞劇,寫百老匯歌劇,複興馬勒,設立基金會。他堅定自己的信仰,他博學,他善教,他熱愛年輕人,他熱愛這個世界,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和表達。有人因他的才華而嫉妒他憎恨他,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崇拜他,熱愛他。天才加上個性,才造就真正的倫納德·伯恩斯坦

▼莫紮特《d小調安魂曲》K.626

Bernstein at 100 - Reflections from the Kennedy Center

生於1918年8月25日的倫納德·伯恩斯坦

謹以此文紀念這位驚采絕豔的大家。

大師已逝 但錄音卻永遠流傳!

橄欖特別推薦:

《伯恩斯坦與維也納愛樂樂團 8CD》

當伯恩斯坦於1966年第—次出現在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時候,已經年近五十。他的音樂事業在北美發展得非常成功,是紐約愛樂首席指揮,也是新世界的文化象征。

在伯恩斯坦手中,莫紮特第四十一號交響曲《朱彼得》終樂章像是歷經了一波又一波的歡樂;海頓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如同在心髒用力一擊;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在終樂章歡騰歌頌四海一家的精神;而在很大的程度上,舒曼的作品像是反射出伯恩斯坦本人音樂風格中具有誘惑性的矛盾面。

《伯恩斯坦與維也納愛樂樂團 8CD》

見證大師的榮耀時刻

限量 25 套

原價:250元

橄欖特惠:188元

▼點擊圖片獲取橄欖優質線上課程▼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