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31
2022
通過對流行音樂發展歷史的梳理可知,流行音 樂應是音樂歷史的源頭。
第一,那時的生產力低下, 生產資料生產十分困難,人類的生存是最大問題 。肚子都填不飽,人們沒有閑情雅興去追求高雅、複雜的 音樂。因此,遠古音樂應是一些形式簡明 、手法簡單、內容直白、通俗易懂、接近生活,或直接表現生活的 世俗音樂;
第二,在儒家思想尚未占據思想領域主導 地位前,我國音樂還沒有明確的雅俗之分,音樂形式 基本上為世俗音樂,作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尋求快 樂。
從《呂氏春秋》記載的許多流行音樂方面的史料看,氏族首領及後來的帝王,都是以制造快樂為目的 而使用音樂,並沒有什麼正統雅樂之說,至少還沒有 形成雅樂高雅、俗樂低俗的觀念。
遠古流行音樂具有今天意義上的“ 草根”屬性,為帝王所用後又具有了 帝王屬性,這種轉變至封建社會全盛期仍然存在 。流行音樂的精英屬性和世俗屬性,對於流行音樂文化 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漢代以後,儒家思想居統治地位,藝術審美越來 越尚雅貶俗。歷代文藝批評理論家,都把雅俗當作重 要的審美標准。南北朝時,甚至有劉腮《文心雕龍》那 樣把雅俗文化分類論述的專著, 專門以雅俗觀念論 述文學、文化、藝術、音樂等風格、類型。
劉姍在《文心雕龍·體性》,第一次從風格上把文化分為八種類 型:
“一曰典稚,二曰遠奧,三曰精約,四曰顯附,五曰 繁外,六曰壯麗,七曰新奇,八曰輕靡。”
劉礙在解釋“ 典雅”之後, 還特別與“新奇”進行比較 。他使用“ 熔式經浩,方軌儒門”八個字解釋典雅內涵,意思是說, 取沃於經書,並模仿於儒家典籍,所論還是從思想內 容人手;將“新奇”解釋為“新奇者, 擯古競今, 危側趣 詭者也” 。歷代文人從文學、詩歌方面對雅俗的宏論, 越到封建後期趨雅避俗的呼聲越高漲, 這自然影響 人們對音樂的認識。
黃庭堅提出“ 寧律不諧,不使句 弱; 用字不工, 不使語俗”(《題意可詩後》) 的主張後, 幾乎所有批評家都把雅俗之別看得非常重要。
宋人徐度說: “凡作詩, 工拙所未論, 大要忌俗而已 。”(《卻 掃篇》) 另一位宋人嚴羽則指出: “學詩先除五俗:一 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 四曰俗字, 五曰俗韻。”(《滄浪詩話》)
元人楊載也把“ 俗意、俗字、 俗語、俗韻” 作為詩人必須警戒的東西。
清人劉熙載《藝概·詩概》說: “俗意、 俗字、俗調,苟犯其一,皆古之棄 也。”
清代驀宗賽《芥舟學畫編》卷三《山水》甚至辟專章論述《避俗》,提出雅、俗不同的五種表現:五俗是“ 格俗、韻俗、筆俗、圖俗、氣俗”;五雅為“高雅 、典雅、雋雅、和雅、大雅” 。
不過,這種崇雅鄙俗的思想也常受到質疑 。特別是明中晚期社會風尚的改變, 以李蟄、袁宏道 、馮夢龍為代表的大批文人,針對明代嚴重的複古主義思 潮,提出“寧俗傷雅”的主張,肯定世俗文化的積極意 義和作用,積極參與俗文化的創作和傳播。
也許正是由於文人士大夫的介人,促進了俗文化水平的提高, 推進了雅文化與俗文化的相互融合。
免責聲明:本作品中的文字均為作者原創,圖片、視頻或音頻等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未經本賬號和作者共同授權,其他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作品的著作權,包括但不限於:擅自複制、鏈接、非法使用或轉載,或以任何方式建立作品鏡像。若獲取授權後,請合法使用,並標注來源且保留內容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