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為什麼總是能得到大反派的青睞?


3月
31
2022

試著想象一個畫面,穿著西裝革履的罪犯一邊聽著肖邦《C小調革命進行曲》,一邊坐在餐桌前吃西餐,刀叉切鋸食物,手起刀落間就有了殺伐果斷的氣質。不禁想起之前在微博看到的一個話題,為什麼電影裏高智商的反派角色都喜歡聽古典樂?

電影《小醜》—圖源網絡

一種比較通用的說法是,古典樂的嚴謹與崇高感與充滿了強烈破壞欲、“反社會”的畫面結合,產生了一種獨特的美感,格外調動人們的敏感度。而德國現實主義電影評論大師克拉考爾也在自己的書《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複原》中寫到,“音樂主題和原應作為伴奏對象的動作之間的這種脫節,確實讓我感到很好玩,因為這使我從一個新的和始料未及的角度去理解故事,或者—這是最重要的—促使我忘情於諷喻性的鏡頭所開辟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之中。”

翻譯成人話,就是“反差感”,“陌生感”,而我個人理解,還應該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層,“敬畏感”。

《這個殺手不太冷》裏面的Gary Oldman飾演的黑警,在行凶之前一邊將藥丸丟在嘴裏咬得嘎吱作響,一邊聽著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表情癲狂又冷漠。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圖源網絡

畢竟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喜歡聽可愛童曲《小跳娃》的人,會是一個老謀深算、步步為營的殺人凶手。

不得不說,古典音樂是塑造高智商犯罪分子人設的大殺器。說起來把反派與古典樂緊密聯系在一起,不算什麼新鮮的方式。

一方面,主觀上是因為電影中,這些高智商變態普遍教育良好,有較高的審美品味,聽古典音樂會比較符合情景;另一方面,客觀上是由於反社會人格普遍缺乏共情能力。

電影《發條橙》—圖源網絡

天才和瘋子一線之隔。優雅的古典樂與暴戾的罪犯,兩種強烈的反差之下,複雜的人物特性就出來了。

一般的流行歌曲被人喜愛,除了歌曲本身的藝術價值,主要是由於歌詞和旋律具有煽動情緒的作用,但對於反社會人格群體來說,這點煽動性是毫無效果的,所以本質上他們感受音樂大多只去體會樂曲本身的精妙之處。而古典音樂流傳下來的,大多旋律和諧,設計精巧,相比之下大多流行樂曲有所欠缺。

電影《沉默的羔羊》—圖源網絡

而且其實仔細觀察的話,也會發現教育良好的反社會人格群體所喜愛的古典樂曲,主要也集中在巴赫、肖邦、莫紮特等某種意義上樂曲設計繁複的作品,很少有偏愛薩蒂這類的。事實上,他們也容易喜歡一些曲調優美的電影原聲音樂,音樂背後有具體的情節有時能更容易勾起他們的興趣。

圖源:吾尊時尚

就肖邦來說,肖邦本人的故事,亦是一場精彩的電影。他的愛情,縱橫在黑白琴鍵之間,留下了無數的浪漫,也為後人留下了不少美妙的音樂。

古典樂與大反派,這種反差和跳脫,真的還挺配的,意外地帶來了和諧的美感。換句話說,這種來源於人性本身的沖突感,讓大反派們顯得格外與眾不同,也格外的有吸引力。


延伸閱讀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