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27
2022
中華文明,對西方音樂家有著恒久神秘的引力。從普塞爾到普契尼,從格魯克到巴托克,中國的神話、歷史、詩詞總能令大師們樂思泉湧。
隨著當代中國作曲家的崛起,越來越多傑出的中國作品,受到西方演奏名家青睞。下面,我們一起欣賞3位國際頂尖小提琴大師,如何用弓弦演繹地道的中國聲音。
SHAHAM
吉爾·沙漢姆
梁山伯與祝英台
小提琴協奏曲
The Butterfly Lovers
美國小提琴大師吉爾·沙漢姆,曾就讀紐約茱莉亞學院,接受一代名師迪蕾的悉心栽培。他技巧精湛、音色剔透,演奏風格蓬勃靈秀。
沙漢姆是最早錄制《梁祝》的西方名家,他細膩而儒雅的詮釋,使這部中國名曲真正步入國際視野。從他的一些滑音和弓法運用中,可以聽到地道的中國戲曲味兒。
PERLMAN
伊紮克·帕爾曼
英雄主題曲
譚盾 作曲
Theme of.Hero
在譚盾眼中,電影《英雄》的配樂表現的是古代大地的滄桑,有著北方的粗獷和古代悲情,它是潑墨式的,史詩般的,用西方樂器表現古老的東方神韻。
小提琴大師帕爾曼,是茱莉亞學院名師加拉米安和迪蕾的高徒,他思維活躍,在多個領域遊刃有餘。在錄制《英雄》音樂時,譚盾給他安排了一把換上二胡弦的小提琴,運用了古琴的技法,模仿想象中失傳已久的秦代樂器。
JOSHUA
約夏·貝爾
金陵十三釵主題曲
陳其鋼 作曲
Flowers of War
美國小提琴家約夏·貝爾,同樣在年少時期得到了加拉米安的指導,並成為了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小提琴巨星,他的琴聲中有一種非常現代的高級感。
電影《金陵十三釵》的音樂借鑒了江蘇民間小調的風格,小提琴淒豔柔情,充滿回憶地渲染出戰火紛飛的殘酷時代中的珍貴人情,也符合影片中西洋神父視角下的中國女性。
音樂,自古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西周的禮樂文化影響了東亞文明,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西方的樂器和民間曲風與中原音樂交融,造就了唐代歌舞盛世。至明清,西學東漸,中西音樂仍在互通。
借鑒西方技法,探索中國聲音,是當代中國作曲家們一直在孜孜探索的。 中西音樂對話,不僅是器樂的聲效融合,更是思想的深度共鳴。
上周日, 天津茱莉亞室內樂團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數十位中外音樂家,在 “中西對話|音樂聯結文化”主題音樂會上,以中西樂器演繹了5部當代傑作,深刻詮釋了中西音樂的融合之道。
作曲家陳其鋼、郭文景、姚晨、尼科洛·安森,指揮家陳琳,古琴演奏家陳雷激,古箏演奏家常靜,琵琶演奏家李佳,打擊樂演奏家尹飛,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皆親赴現場參與演出。
古琴與弦樂重奏,琵琶與弦樂重奏,中西混合室內樂隊,特殊奏法的中西樂器結合中西聲腔的獨唱前所罕見的陣容形式,描摹出唐詩宋詞、先秦甚至上古的人文風貌,給人以古樸廣袤的感動。
中西對話
01
器樂和鳴
INSTRUMENTS
中西音樂交集,自古有之。據記載,在巴赫生活的時代之前,羽管鍵琴就已傳入中國宮廷,康熙皇帝能用它彈奏中國古曲,乾隆皇帝甚至組建過一支小型管弦樂團。
到了近現代,中國民間樂器逐漸走進西洋管弦樂配器中,柴可夫斯基和馬勒交響曲都有用到中國大鑼,布裏頓和謝德林尤其喜愛木魚,潘德列茨基的《第六交響曲》中加入了二胡。
當代作曲家,則更進一步探索了中西樂器在聲場效果上的融合。譬如,朱踐耳、譚盾、葉小綱都嘗試過將琵琶與弦樂四重奏結合。
譚盾《弦樂四重奏與琵琶》演出現場 李偉綱,小提琴;朱莉婭·格倫,小提琴;希拉·布朗,中提琴;金兗珍,大提琴;李佳,琵琶
譚盾的《弦樂四重奏與琵琶》創作於1999年,此前,譚盾已在《琵琶協奏曲》和《鬼戲》中以前衛的音樂理念,探索了琵琶與西洋樂器結合的可能性。
為了實現兩種音樂語言的融合,弦樂演奏家需要拋開傳統的演奏技巧,大膽借納了古琴、胡琴等民樂中 抹弦、滑音、勾剔的技法,加以撥奏、拍打、踏地、聲歎以豐富聲效。琵琶則扮演了這場對話的靈魂角色,如皎皎明月,遊於浮雲氤氳之間。
在這場“中西對話”音樂會上,天津茱莉亞學院的四位弦樂名師,與琵琶演奏家李佳,將這部作品中細膩溫潤的民歌旋律、粗獷動感的擊打、傳統五聲調式與巴赫元素演繹得渾然天成。
郭文景現場指導排練
郭文景《鑼的宣敘》演出現場 尹飛,獨奏打擊樂;蓋爾蓋伊·伊采什,長笛;馮天石,笛子;斯科特·貝爾,雙簧管;周相宇,單簧管;小山昭雄,巴松管;侯越,笙;韓小光,圓號;李·艾倫,長號;李洋,琵琶;徐盈睿,揚琴;徐心儀,古箏;韓文卿,打擊樂;張達尋,低音提琴;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陳琳,指揮
郭文景的《鑼的宣敘》是一部為打擊樂獨奏與中西混合樂隊而作的樂曲,包含多元化的配器、非常規的奏法。天津茱莉亞室內樂團攜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打擊樂演奏家尹飛和多位民樂演奏家,精彩呈現了這一罕見奇作。
就像《春之祭》一樣,這部作品描繪的是原始的、粗獷的、神秘而隆重的祭祀場景。為了實現這一聲效,演奏家需要采用奇特的演奏方式,譬如開場時單簧管只用笛頭部分,吹出尖銳的哨音,將聽眾引入古老的祭祀場景。
京鑼的奏法則更加豐富,手持擊鑼,可以發出肅穆的宣敘,平鋪在台面上的鑼敲起來共鳴短促,潑辣淩厲,不同質地的鼓槌交錯敲打產生繁複多彩的聲效。古箏有大段在琴碼左側撥奏的樂段,竹笛則改以笛膜孔為吹氣孔,長笛只用笛頭配合手掌嗡吹出巫嚎聲。
中西對話
02
思想融匯
PHYLOSOPHY
古代詩詞歌賦,是中華文明的精髓,字裏行間包孕著古樸的哲理與情愫。隨著清朝末年,西方漢學家對唐詩宋詞的翻譯推廣,中國詩詞成為了西方作曲家重要的靈感源泉。
在二十世紀初,西方樂壇湧現出了馬勒《大地之歌》、布利斯《四季歌謠》、布裏頓《中國歌集》、蘭伯特《李白詩八首》、齊爾品《譜中國詩詞七首》等傑出的音樂作品。
以新穎的音樂語言,將我們熟悉的詩詞,透過西方藝術家 的視角折射回來,讓我們以全新的領悟方式去感受古人的精神世界。
作曲家尼科洛·安森,天津茱莉亞學院常駐教師
尼科洛·安森《樂子之無知》排練及演出現場 沈洋,低男中音;常靜,古箏;蓋爾蓋伊·伊采什,長笛;金兗珍,大提琴;韓文卿,打擊樂
《樂子之無知》是天津茱莉亞學院常駐教師、作曲家尼科洛·安森,受紐約茱莉亞學院及天津茱莉亞學院聯合委托而創作的新作品,三個樂章靈感分別源自《詩經》中的《黍離》、《簡兮》和《隰有萇楚》三首。
據作曲家自己闡述,第一首描寫的是一種百無聊賴的消沉狀態,盡管第二首充滿了洋洋自得和虛張聲勢,也無法完全擺脫那種意志消沉的感覺。直到第三首,才 從一株在泥濘中生長的果樹中獲得精神的平靜。
作曲家尼科洛·安森熱愛中國文化,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並跟隨葉小綱先生學習作曲。此次,他攜手紐約茱莉亞學院的校友、歌唱家沈陽聯袂演繹 《樂子之無知》,器樂配上歌吟,描摹三千年前古樸的中原禮樂與風俗。
陳其鋼與沈洋在排練現場
陳其鋼《抒情詩 II 水調歌頭》演出現場 沈洋,低男中音;蓋爾蓋伊·伊采什,長笛 斯科特·貝爾,雙簧管;周相宇,單簧管;李怡函,柳琴;李潔,吉他;白雪嫄,豎琴;韓文卿,打擊樂;朱莉婭·格倫,小提琴;希拉·布朗,中提琴;金兗珍,大提琴;張達尋,低音提琴;陳琳,指揮
如果說 《樂子之無知》描繪的是西方作曲家眼中的中國思想,那麼陳其鋼《抒情詩Ⅱ水調歌頭》,則是一位中國藝術家,在深入掌握西方現當代音樂語匯後,對傳統文化的一次深情回眸。
蘇軾的詩詞對現當代中國作曲家影響頗深。1920年,青主在德國創作的《大江東去》是中國第一首藝術歌曲,黃自的《卜算子》和冼星海的《蝶戀花》緊隨其後。再後來,有朱踐耳的藝術歌曲《似花還似非花》,莫五平的藝術歌曲《水調歌頭》,瞿小松的打擊樂吟誦《定風波》等一大批傑作。
陳其鋼的《抒情詩Ⅱ水調歌頭》創作時間先於《江城子》近三十年,但其中的音樂意境卻是一脈傳承的,在雲霧繚繞般持續不斷的飄渺音流之上,獨唱家將中國戲曲與西洋唱法微妙柔和,以一種似唱似歎、如念如詠的聲腔呈現蘇軾的詞。
姚晨《勸君更盡一杯酒》演出現場 陳雷激,古琴;何為,小提琴;希拉·布朗,中提琴;金兗珍,大提琴
相比前面的幾部作品,姚晨的《勸君更盡一杯酒》別有一番簡約曠達的意境,旋律性更強,古曲《陽關三疊》的素材有融入樂曲中,古琴奏出清晨微雨朦朧的情景,弦樂的交織對話猶如依依惜別。
作曲家本人談及此曲的主旨,是寫照中國文人友情的理想境界,知音,將音樂家們美好的情誼和默契,彼此的信任和關切鋪展在音符之間和演奏之中。音樂時而淡雅時而濃烈,時而疏離時而包容, 在熟悉與陌生之間欲言又止。
中西對話
03
樂貫中西
CO- PROSPERITY
這場“中西對話”音樂會在文化交流、音樂創作和合奏表現上都富有開創性。音樂,既能包容不同的文化符號和藝術元素,又能因循這些美妙差異,發揮其各自的美學特點。
“中國音樂是一種精神、一種風骨、一種哲學。”沈洋如是說。這種中國音樂的精神,不僅在中國音樂家中傳承,也深深吸引著像尼科洛·安森這樣熱愛中華文化的西方人,用他們的視角去重新詮釋。
指揮家陳琳、古琴演奏家陳雷激、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古箏演奏家常靜、琵琶演奏家李佳和打擊樂演奏家尹飛等藝術家,帶著多元化的音樂風格、差異化的藝術趣味,相互傾聽,又各顯神通,呈現了一場充滿思辨的音樂盛宴。
合作,聆聽與交流,也是天津茱莉亞學院尤其重視的教育目標。老師們拿起樂器走上舞台,身體力行,通過演出實踐精進對藝術合作的理解,反哺於教學實踐中。
由傑出教師組成的天津茱莉亞室內樂團,是一支配器全面、陣容搭配靈活的混合樂器的團隊。這一獨特優勢,使得天津茱莉亞學院與其他藝術家、藝術團體有更豐富的合作潛力。
2020年初,紐約茱莉亞學院、天津茱莉亞學院與國家大劇院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探索涵蓋演出策劃、藝術教育普及、藝術家培養和人員交流等全方位合作,以共同推動表演藝術和音樂教育事業的全球發展。
這場“中西對話”音樂會,是紐約茱莉亞學院、天津茱莉亞學院與國家大劇院三大藝術機構的一次全新的合作與探索。天津茱莉亞延續了紐約茱莉亞的百年音樂傳統,用音樂溝通中西文化互通。
“我們的辦學理念是,通過天津茱莉亞這個窗口,讓世界更了解中國,而音樂是增進理解、兼容並包、求同存異的最佳橋梁。”天津茱莉亞學院學術院長何為如是說。
天津茱莉亞學院執行理事兼首席執行官卜怡明(Alexander Brose)表示: “從創辦之初我們就有一個願景:要根植於中國,致力於將天津茱莉亞學院打造成中國與亞洲音樂教育的推動者,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在新的時期,天津茱莉亞學院承擔的角色,不僅僅是一所教育機構,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用音樂聯結中西方價值觀,促進中西方在多領域的協調發展。
本文圖片攝影:聖藝視覺、牛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