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27
2022
中國鋼琴家徐洪,被紐約時報稱為:
擁有輝煌技巧,敏銳的洞察力
有著無限潛力的中國鋼琴家!
徐洪 副教授
國際青年鋼琴演奏家
武漢音樂學院鋼琴系主科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
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學會理事
湖北省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鋼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武漢BIG HOUSE當代藝術館音樂總監
徐洪曾就讀於武漢音樂學院附中、美國伊斯曼音樂學院、茱莉亞音樂學院。師從蔣立平、漢弗雷斯(Douglas Humpherys)、羅文泰爾(Jerome Lowenthal)、麥克唐納(Robert McDonald) 等諸多教授。在求學期間曾在2006年加拿大赫尼茲(Honens)、2001年美國吉娜巴考爾(Gina Bachauer)、2004年希爾頓海德 (Hilton Head)等重大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大獎。2010年獲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最高藝術家文憑,被校長頒發魯賓斯坦大獎。
他曾與諸多世界超一流大師合作演出,如阿什肯那齊 (Vladimir Ashkenazy)、普列特涅夫(Mikhail Pletnev)、塞金(Yannick Nezet-Seguin)、馬克•艾爾德爵士 (Sir Mark Elder),列夫斯基(Frederic Rzewski)等。最近幾年他曾被倫敦愛樂樂團,曼切斯特哈雷交響樂團,中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邀請在亞洲範圍和英國進行巡回演出。
小編很榮幸的采訪到著名鋼琴家 徐洪 先生
請他給廣大的琴童和家長聊聊 學琴之路
1
關於古典音樂
我的音樂之路始於美國,而職業生涯卻始於歐洲。
當今世界,古典音樂的中心慢慢的從歐洲和北美洲拓展到亞洲的東京、台北、首爾。而近幾年,中國的北京和上海逐漸成為新崛起的亞洲音樂中心,我們可以不出國門就領略到最純正的音樂和享受到最專業的音樂教育。
2
關於出國
中學畢業後,我獨自背上行囊前往美國。當時我的目的非常明確:為了問道,接近音樂的真理。出國為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徹底顛覆了我對音樂的所有認知。我很慶幸在國內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准備,所以美國的學習生涯讓我受益匪淺。
出國之前,你的孩子已經做好充分的准備好了嗎?
一、自身的音樂功底
打好紮實的基本功,再去國外深造。如果你在國內沒有打好紮實的音樂基礎,去國外深造的意義何在?如果你只是去國外一般的學院,我建議還不如在國內定心修煉。
二、堅定的心智
出國留學,並不是簡單的見見世面,走走世界。國外和國內的生活、藝術氛圍完全不同,沒有太多的人會去指點、約束你,這種文化氛圍和教育模式讓很多出國的留學生極不適應,從開始的不習慣到後來的放縱自我,沒有堅定的心智,很容易就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很多家長會以國際大賽獲獎為跳板開啟求學之路,這的確是個不錯的出國方式。然而,孩子的音樂素養、人際交往、生活自理能力幾乎沒有,更談不上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注意力被眼前的新鮮事物吸引,就忘記了最初的目標,慢慢地漸行漸遠。
三、人生的目標和長遠的規劃
去美國留學為我打下廣闊的音樂基礎知識,除學習之外我們還要進行大量的音樂表演和教學實踐。我如饑似渴的吸取著各種養分,這些都為我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自己的追求和選擇,體驗一種新的人生經歷。從新的文化裏去吸取你所需要的東西從而來豐富你的音樂,去不斷學習才是出國的真諦。
3
關於比賽
大多數人對比賽存在錯誤的觀念。認為參加大賽拿了獎,人生就開掛了。可比賽到底意味著什麼?當我小的時候,比賽是我學習的目的和階段性目標。我在比賽中有得有失,大賽經驗也有一定的累積。但是,比賽的榮耀之後,職業生涯完全開啟了一條全新、未知的路。
比賽:准備固定的幾首曲目演奏,這有可能成為職業道路的敲門磚。但很多人期盼用國際比賽來開始一段職業的生涯,這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職業生涯包含太多綜合的因素了。當今活躍在國際樂壇上的一線藝術家,只有三分之一的鋼琴家在國際重大的比賽中獲獎。他們大部分潛心鑽研,才會出這樣輝煌的成績。
職業生涯:需要的是積累大量的曲目,無論是技術、音樂表達、舞台經驗和藝術修養都趨於成熟。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為了自身對音樂的追求,需要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像苦行僧一樣的靜心修煉。
職業生涯的困難和壓力是比賽完全不是一個級別,比賽和職業生涯是不能畫等號的。
4
關於技術
技術有很多種方式去練習,從啟蒙到年歲的增長,其實我們的技術練習是一直在改變、調整和進步當中的。
1、好的音色與聽力感知分不開
首先,耳朵要有辨析能力,通過聽力的感知來思考。比如說:我的每個音發出來好聽嗎?老師和我彈的,有什麼區別?有了聽力的感知,再去研究好的音色是如何發出來的。反之,如果從不進行系統的聽力訓練,長期讓難聽的聲音灌輸到耳朵裏,聽力的感知減弱,自然對美好的音色沒有追求了。
2、彈琴的發音方式是否科學
坐姿和彈琴的用力方式對日後的發音非常關鍵。特別要說的是,孩子從開始學琴就必須用重量彈琴。靠身體的重量彈琴,而手指並不是發力點。在國內現在還在使用用高抬指快下鍵的技術練習力度,這是不科學的。手指的力量有限,如果強硬的訓練它們,很容易造成傷害。
3、音樂的表達
音樂的表達是件很抽象的事情,僅僅靠語言是難以表達的。老師從啟蒙階段就要開始啟發、培養孩子的音樂的想象力。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講解音樂,讓他們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音樂。
5
關於作曲家
如果讓我在漫漫的音樂長河中選出一位我最喜愛的作曲家,那這個人必定是 莫紮特 了。著名的鋼琴家傅聰先生曾說過:每部莫紮特的協奏曲都是一部《紅樓夢》。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內心深處就對莫紮特有一種偏愛,或許是由於這個作曲家和我本性非常相似吧!莫紮特是一位了不起的音樂天才,雖然英年早逝。可他給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音樂財富。
總之,不管我學什麼作品,我都會有一首莫紮特的作品在身邊。我對莫紮特的風格做了很多研究,是我投入最多、關注最多的作曲家。
6
關於聆聽音樂
很多家長想知道在音樂啟蒙階段孩子適合聽什麼音樂?
我的經驗就是:多聽,聽各種各樣的音樂,不要局限於某個類別。除了古典音樂、爵士、流行都可以啊!技術可以後天慢慢琢磨,而耳朵的敏銳度必須在幼年期間通過聽大量的音樂來學習的,這是受用一輩子的事情。
我覺得家長的關注點應該在:怎麼聆聽音樂?
聆聽音樂,不是說給孩子一邊吃飯,一邊聽。家長可以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帶著孩子專注的聽音樂,伴隨一些肢體活動。讓孩子隨著音樂舞動,不要阻止孩子奇怪的舞姿,那是她們對音樂最原本的表達。
7
關於老師
徐洪演奏李斯特作品《在孤獨中感恩天主的贈福》
1、老師並不是技校培訓師
老師應該讓孩子了解音樂的本質,而不單純是樂器的操作技巧。而老師最佳的目標應該是:音樂的理解和技能操作達到平衡。
2、老師的學習永無止境
老師是需要不停的學習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人。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如果老師停止鞏固和學習,又怎麼讓學生獲取新的知識呢?
3、老師必須讓學生了解審美
老師對學生除了傳授技能,還要教會學生擁有自己的音樂表現和藝術審美。我們可能沒有辦法讓所有的人成為音樂家,但是要做到讓學生懂得去欣賞、聆聽音樂,體驗音樂的美好。
操作音樂這門技術,如果一旦停下來,技術都忘記。音樂對他可能什麼也沒有留下。而學會欣賞音樂,這輩子都可以享受音樂,感受音樂帶來的情感。
8
關於琴童
1、以真誠態度學習音樂
現在的有些琴童對音樂缺乏健康的理解和認知,目的性特別強。其實這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功利心影響到孩子。
我希望琴童們對待音樂、對待藝術、對待美是虔誠的。用一種種虔誠的心態去學習,通過音樂除了能收獲一份美的享受,還能獲得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
2、被動學式音樂
我回國之後,發現很多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被動的學琴,從來不去思考理解音樂這門語言到底是什麼?當然這不全是孩子的問題,這也是老師和家長教育引導方式的問題,我希望家長和老師們多給孩子點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學會去獨立消化和吸收學琴內容。
3、國內琴童的缺憾
中國琴童大部分英文的閱讀能力有限,大量的國外先進的文獻資料,還沒被國內翻譯出來。比如:巴赫、莫紮特、貝多芬演奏上的要求,是有很多詳盡的文獻來介紹怎麼彈奏這些樂曲,失去了這些著作的指點,為琴童的理解和探索增加了很多困難。
雖然目前市面上有大量名家的音頻CD,可以給予大家聆聽及研究大師們演奏。可光感受到這種音色效果,卻不知是原理,自行研究非常困難。
9
關於家長
1、對老師充分信任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選擇老師要非常慎重、認真的挑選,一旦定下來學習就必須給予老師足夠的信任和足夠的時間來磨合,無論是一個小小的技術和習慣,都是需要花心思細細學習沉澱的。不能說老師帶孩子比賽,孩子輸掉了,就把所有責任怪在老師身上成長之路從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經歷失敗及時彌補,才能見彩虹。
2、陪孩子、引導孩子喜歡音樂
家長不要浮於表面,一味的追求技術的提升,強迫孩子練技術,這是不對的。音樂是對美的追求,認真培養孩子的興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3、有天賦的孩子
家長給孩子選擇道路要格外慎重
我見過太多琴童家長只看眼前的利益,為了給孩子一個名校的文憑而放棄適合自己的老師。然而,真正去了夢寐以求的學校,結果發現並沒有合適的老師幫你成長。最悲劇的是孩子過了黃金的學習年齡,可能整個人生軌跡就亂套了,生生毀掉了孩子的音樂之路。
作為家長您必須了解孩子優缺點:孩子的性格是怎樣的?這個老師擅長什麼?你的孩子需要什麼?這個老師是否可以把孩子想學的部分補足?給他最需要的學習,這才是家長要考慮的問題。
鋼琴的職業之路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如果准備好了,就努力前行吧!
更多橄欖原創采訪
(點擊人名查看文章)
作曲家
| (2)
指揮家
| | | | | |
鋼琴家
郎朗(1)| | | | |
| 路易 | 杜芒 | | | |
|張昊辰(2)|
音樂教育
|| 周希希| 趙陽明天| |
||| | 楊培 |
室內樂演奏家
吳淑婷 |
小提琴家
| | | |
大提琴家
其他音樂家
民樂藝術家
學者&樂評人
| | || | |
音樂廳&樂團
鋼琴比賽
白玉蘭鋼琴大賽|
導演
戲曲藝術家
張軍 | 茅善玉 | 史依弘 | 施夏明、單雯
舞蹈家
聲樂藝術家
演員/音樂劇演員
其他舞台藝術家
大衛·雷諾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