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界的大獎14人入選!

11月
15
2019


分類:科技
作者:施凡美


桔燈勘探
「 礦物日曆(2019-2020·跨年版)」
數量有限,即將售完
12月24日,中國地質學會正式公布「第九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是我國青年地質科技工作者的最高榮譽獎之一,此次共有14人獲獎,其中:地質科技研究者獎6人,野外地質工作者獎7人,教師獎1人。
獲獎名單如下:
地質科技研究者獎
孫有斌
工作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1973年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地球環境研究所副所長。1994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系,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長期從事黃土高原風塵沉積、東亞古季風及亞洲內陸源區乾旱化的歷史與變率研究,探討了不同時間尺度亞洲季風-乾旱環境的演化過程及機理。取得的主要學術成績如下:
(1)利用敏感代用指標重建了最近7Ma東亞古季風和內陸乾旱化的階段性演化,探討其與區域構造和全球變冷的動力聯繫,佐證了中國風塵沉積可視為季風-乾旱環境系統耦合演化的良好記錄;
(2)通過中國黃土高解析度代用指標分析揭示出冰期-間冰期、歲差和千年尺度的季風變率,結合數值模擬結果探討了太陽輻射、冰量、CO2和大西洋經向環流強度變化,對軌道-千年尺度東亞季風變率的不同影響;
(3)建立了基於單礦物石英的亞洲粉塵來源的多指標示蹤方法,揭示出構造尺度物源變化受控於青藏高原北部生長和北半球冰蓋擴張,而冰期-間冰期尺度黃土高原細顆粒粉塵物源變動則與冬季風強度變化密切相關。
2006年發表在QSR上文章獲首屆「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優秀國際學術論文」,參與完成的「冰期-間冰期印度季風動力學」獲「2011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2006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201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2018年度入選第三批「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曾獲第十二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2010年)、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劉東生青年地球科學家獎」(2011年)、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2012年)、中國科學院王寬誠人才獎勵「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2015年),參與完成的「亞洲季風變遷與全球氣候的聯繫」獲2016年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二)。
郭華明
工作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93~1997,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學學士;
1997~200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學位;
2002~2004,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博士後;
2004~2006,卡爾斯魯厄大學(德國),洪堡學者;
2004~2008,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
2010.6-2010.10,美國地質調查局丹佛聯邦中心,高級訪問學者;
2014.1-2014.02,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所,高級訪問學者
2009~現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
圍繞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機理和處理技術開展系統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在領域權威期刊GCA、EST等發表SCI論文80餘篇,總他引1116次,H指數23。曾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土資源傑出青年科技人才、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等榮譽。
近五年來,取得的主要學術成就:
1.高砷地下水的分布:揭示了典型水文地質單元高砷地下水的分布演化規律,發現了一些典型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和礦物相轉變是控制地下水砷分布的重要過程。
揭示了典型水文地質單元高砷地下水的分布演化規律及重要控制因素
發現了控制地下水砷分布的Fe、S水文生物地球化學關鍵過程
2.地下水系統砷的釋放:從水文地球化學和微生物學相結合的角度,揭示了地下水系統砷釋放的鐵氧化物和吸附態砷的微生物還原機制。
揭示了鐵氧化物的微生物還原是地下水富砷的主要機制
揭示了促使砷釋放的土著微生物特徵及生化機制
3.砷的吸附:定量描述了含鐵礦物形成和轉變對砷的吸附機理,發現內層絡合的砷‐鐵配位方式是關鍵吸附模式,揭示了與砷配位的鐵原子數越多砷吸附量越大的微觀機理。
揭示了菱鐵礦轉變對砷的吸附機理和控制因素
定量描述了生物成因鐵氧化物礦物對砷的吸附機理
郭威
工作單位:吉林大學
現為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勘察工程系主任,吉林大學高層次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油頁岩地下原位轉化與鑽采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副主任。自2002年研究生入學一直從事天然氣水合物鑽采技術研究,2007年獲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開闢了吉林大學水合物鑽采技術研究方向;2010年開始研究油頁岩地下原位轉化技術。兩個研究方向互為支撐,都屬於非常規油氣資源鑽采技術領域,形成了鮮明穩定的科學研究方向。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53篇,其中SCI收錄16篇,EI收錄10篇,出版專著3部,授權專利62件,其中美國發明專利3件,中國發明專利30件,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2),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排名2),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吉林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二等獎2項,曾獲中國地質學會第十四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吉林省青年科技獎、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創新人才第三層次人選和首屆吉林大學李四光地學優秀青年教師獎。
主要在「陸域天然氣水合物鑽采技術」和「油頁岩地下原位轉化技術」兩個研究方向取得重大創新成果:
天然氣水合物鑽采技術:成功研發了國內外首創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陸域水合物冷鑽熱采關鍵技術,為我國首次鑽取陸域水合物和成功試開採提供了技術支撐,
油頁岩地下原位轉化技術:研發了局部化學法油頁岩地下原位轉化技術,首次地下原位成功開採出油頁岩油,標誌著我國油頁岩資源利用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黃雨
工作單位:同濟大學
研究方向為重大工程地質災害成因機理及防治。以國家抗震減災的重大需求為導向,圍繞「地震觸發土體大變形流動的致災理論與模型構建」這一關鍵科學問題,帶領學術團隊持續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工作,較好解決了地震觸發土體大變形流動定量化力學評價難題,為地震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以及重大工程防災研究等10餘項,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共發表論文170餘篇,應Springer出版社邀請出版英文專著2部(均為第一作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6項(第一發明人14項),已授權8項;登記國家計算機軟體著作權2項(均為第一著作權人)。
基於在地質災害成因機理及防治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主要完成人之一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科研獎勵。作為在本領域具有較突出貢獻的青年工作者,獲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第一屆谷德振青年科技獎、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二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上海市優
秀學術帶頭人等人才計劃。
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學術貢獻包括以下兩方面:
揭示了地震觸發土體大變形流動的時空演化規律,建立了一種反映土體流態化特徵的非牛頓流體本構模型,闡明了由多相態轉變與能量耗散控制的大變形流動致災機制。
構建了適用於地震觸發土體大變形流動的高性能計算模型,建立了計算模型求解的關鍵算法體系,實現了地震觸發土體大變形流動全過程的精確模擬與分析。
朱東亞
工作單位: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長期致力於碳酸鹽岩儲層發育以及流體作用下油氣成藏研究,取得了創新性理論認識並應用於指導油氣勘探實踐,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闡述潮坪-瀉湖-高能灘相白雲岩體系白雲岩化機制和多級次岩溶儲層發育動態過程,預測了深層優質白雲岩儲層分布特徵,為川東北深層海相天然氣風險井論證和在普光之下尋找深層普光天然氣提供理論支撐。
建立對碳酸鹽岩儲層溶蝕改造流體類型判識實驗技術方法流程,揭示深部流體作用下碳酸鹽岩孔隙發育和保持機理,預測了斷裂-熱液作用下深層-特深層優質儲層發育,為塔里木盆地埋深超過7000m深層油氣勘探提供科學依據。
發現深部天然CO2萃取深層烴源岩和緻密儲層中原油並促使其向淺部運移聚集的地質現象,建立了天然CO2-油耦合成藏模式,論證了蘇北盆地深層棲霞組為有利勘探目的層,推動蘇北盆地獲得新增探明油氣儲量超百萬噸。
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論著被SCI他引180餘次,CSCD他引300餘次。2014年獲中國地質學會金錘獎,2016年獲石勘院「先進工作者」稱號。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申請受理5項。獲省部級獎2項。為MarineandPetroleumGeology、地質學報等期刊審稿50餘次。
王曉梅
工作單位: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主要從事油氣地球化學基礎研究,近十年主要從事中國古老烴源岩(5-16億年)生物種群特徵和生烴潛力評價等基礎研究。先後承擔/參加國家973、油氣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級項目/課題,並擔任中國石油重點科技項目課題長。在古老烴源岩形成環境,多期混源油氣溯源判識以及古老含油氣系統評價等方面取得獨創性新進展,發展了我國海相生烴理論。研究成果用於指導塔里木和四川等盆地油氣勘探,對有效圈定勘探靶區和推動油氣新發現發揮了重要作用。
主要學術貢獻如下:
通過中元古代下馬嶺組弱氧化海底環境條件,根據與現在海洋沉降速率等參數對比,建立氧消耗模型和有機質降解成岩模式,首次發現14億年前的大氣氧氣濃度(PAL)高達4~8%PAL,並通過中元古代神農架鉻同位素進一步證明了中元古代發生了有氧大陸風化作用,修正了國際公認的小於0.1%PAL的權威觀點,在2017年國際地球化學會議上引起熱議。這麼高的氧氣含量足以使得動物生存,真核生物更可能大量存在,從理論上解決了中元古代生物演化序列,確定了烴源岩生烴母質,為烴源岩生烴母質的多樣性解釋提供了科學依據,系統解釋了我國中元古界烴源岩存在高有機質含量的地質實際。
挑戰了經典「Canfield硫化海洋」模式,提出元古代海洋環境不僅僅是硫化的靜海環境,在時間跨度超過了大約0.4億年里硫化、鐵化、氧化、氮化海洋環境發生動態變化,這為有機質富集和保存提供了良好場所,說明元古代具有大油氣田形成的物質基礎。
通過有機質含量、灰度、微量元素和磁化率等要素的旋迴分析,發現初級生產率和有機質豐度與天文和氣候旋迴之間的關聯性證據,發現地球軌道力控制了元古代烴源岩發育的旋迴性,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控制烴源岩發育的有機生產力和還原環境之間循環論證的難題。高豐度有機質頁岩和碎屑物質交互沉積,構成頁岩體系內有效源儲組合,在此基礎上提出頁岩非均質性研究的必要性,這對頁岩油氣資源潛力和勘探前景評價有著重要意義。
首次發現了中元古代存在鐵質條礦帶,填補了地球歷史記錄中最長的鐵層缺失期,揭示了早期地質歷史中鐵質條礦帶內鐵循環和鐵與沉積物中有機質的有機無機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導致的有機質被降解礦化過程。
建立了古老烴源岩多期混源油氣成因判識方法,回答了古老含油氣系統資源評價難題。運用烴類流體歷史分析方法,對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氣藏進行系統研究,系統論證了輪古西稠油和輪古東凝析油氣多相態差異分布的控制因素,提出生物降解作用、原油裂解作用和運移分餾作用是控制我國疊合盆地多源多期油氣流體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的關鍵作用,揭示了海相多源多期油氣生成與成藏機制,解決了複雜油氣相態多樣性成因問題,發展了古老含油氣系統地質理論。為我國古老海相油氣系統複雜油氣相態和流體成分預測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對深層油氣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加中法合作大洋鑽探南海科學考察,獲取了關鍵的深海大洋沉積實物和數據,通過南海巽他陸架五條大洋鑽井的孢粉、植矽石、溝鞭藻和碳同位素分析,得到氧同位素3期到21ka的末次冰盛期,再到16ka的末次冰消期,氣候由熱變冷再次回升,海平面降低後再次升高,古陸暴露後再被淹沒,到全新世,植被、氣候和海岸線基本沒再發生大的變遷,恢復了巽他陸架近4萬年以來的古植被、古氣候和古環境演變,這對於認識我國南海全新世烴源岩的有機質來源和埋藏環境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李常鎖
工作單位: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
致力於水工環地質工作的開展和研究,在全省水生態環境開發與保護,濟南保泉供水、服務地方經 濟、地礦科技創新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單位技術骨幹和總 工程師,先後主持或參加完成了 30 多個省部級科研與生產項目。
主要成果包括:主持完成的「山東省1:25萬區域水文地質環境環境地質調查」項目,系統深化了對山東省水文地質環境地質條件演化規律的認識,創建了「單斜構造斷塊型」、「小型多斷塊組合型」等7種蓄水構造模式,系統評價了山東省地下水開採資源總量,創造性地提出了能進一步反映水文地質環境地質條件演變的「四維編圖方法」,首次制定了《山東省1:25萬水文地質調查編圖技術要求》,填補了水文地質基礎性圖件編制要求的空白。與吉林大學合作開展了「濟南市飲用水安全評價」;與林學鈺院士團隊合作開展了「濟南市水資源演變規律研究」;承擔了山東省地礦局「濟南泉水形成機理與保護研究」、「趵突泉泉域地下水循環機理研究」;承擔了包括「濟南市泉水直接補給區紅線研究」、「濟南泉域邊界劃定研究」、「濟南泉域保護區劃」、「濟南千佛山斷裂帶附近精準補源通道研究」、「濟南市泉水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編制等系列研究項目在內的多個濟南市科技應急研究項目等。
李鴻睿
工作單位: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
主持完成多個國家級、省級地質項目,取得多項重大成果:
完成的國家級項目西藏可可西里《吐錯》等4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從地質學、地質遺蹟、生態環境、旅遊資源等方面解決了該地區重大地質問題。
主持完成的甘肅省大岔牧場-康隆寺一帶1:5萬礦調項目,確定了北祁連早古生代火山岩的火山噴發旋迴、火山岩岩石組合系列,劃分了火山岩相。對區域地質構造發展史和構造動力學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建立了調查區構造演化模式圖和造山帶構造機制轉化模式圖。建立了北祁連銅礦找礦預測地質模型。新發現各類礦點5處,
主持完成的甘肅省文縣-武都區1:5萬區調及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項目,首次對5.12汶川地震甘肅主要災區進行了1:5萬概略性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劃分了穩定區、次穩定區和不穩定區,為今後開展區域穩定性評價奠定了基礎,為5.12汶川地震甘肅災區災後重建選址提供了基礎地質資料。首次在碧口地塊北緣發現了雙峰式火山岩,並確定了火山噴發旋迴、層序、火山岩相及古火山機構,該套雙峰式火山岩的發現,標誌著碧口地塊北緣局部在晚元古代構造環境已由裂谷發展為有限洋盆。在楚家壩幅青白口紀秧田壩岩組中部首次發現一套泥礫岩,識別出次深海斜坡相沉積。新發現金屬礦點6處。
主持完成的甘肅省瑪曲縣大水金礦深部勘查項目,揭示了大水金礦田礦床產出規律,通過本次勘查,新增金資源量21噸,新增經濟價值約50億元以上,為大水金礦可持續發展和甘肅藏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首次在大水金礦田內發現了原生金礦石,為大水金礦的成因、物質來源等深入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首次發現西傾山東段大水金礦田內礦床的產出與低緩的磁異常存在直接關係,磁異常能作為在該區發現礦床的間接依據,為西傾山東段尋找新的金礦床提供了有效而重要的技術手段。
主持完成的甘肅省夏河縣加甘灘金礦詳查項目、勘探項目,通過2013-2017年工作,礦區累計提交金金屬量153.692噸,共生銻金屬量9464噸,潛在經濟價值約400億元,為甘南千噸黃金綠色勘查基地建設和甘肅藏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
主持完成的甘肅省夏河-合作地區金礦整裝勘查區礦產調查與找礦預測項目,通過礦產地質調查和典型礦床研究,系統歸納總結了夏河-合作地區金礦成礦規律和礦床成因,構建了區域成礦模式和綜合信息找礦預測模型。圈定了一大批物化探異常和找礦有利地段,新發現礦(化)點12處。有力地帶動了夏河-合作整裝勘查區及其周邊地區地質勘查項目跟進和成果轉化。
王小軍
工作單位: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自1997年到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新疆油田公司,長期在生產一線工作,致力於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潛力分析與選區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在近七年的時間裡,主持和參與了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深化勘探和金龍油田的發現等多項研究,獲得了一批重要油氣田的發現。
先後負責完成了中石油和新疆油田分公司等科技攻關項目或課題17項,其中主持完成項目8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局級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出版專著1本,獲軟體著作權1項,發表學術論文21篇。
主要學術成果:
構建鹼湖烴源岩基本特徵及其高效生烴理論以及源上礫岩大油區大面積源儲一體成藏理論
主持研究準噶爾盆地中拐凸起油藏評價項目,提出斜坡區斷層-不整合-火山岩體-超覆砂體共控的複合地層型油氣成藏新模式,是金龍油田發現的主要貢獻人之一。
主持研究準噶爾盆地腹部中淺層滾動勘探項目,提出「低凸匯聚、主斷控帶、次斷控藏、連片分布」的成藏模式,相繼發現石204井區、夏鹽11井區等優質高效油藏,是腹部中淺層油氣滾動勘探發現的主要貢獻人之一。
胥燕輝
工作單位: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一地質勘查院
主要從事地質勘查工作,以第一項目負責人身份出色完成了多個大中型地質勘查項目,獲得了多項重大地質勘查成果,累計提交鐵礦資源量近30億噸,鉬金屬量78萬噸,銀金屬量1000多噸,潛在經濟價值5000億元以上。在持續近二十年的冀東鐵礦找礦工作中歸納總結了冀東鐵礦成礦規律和有效的綜合勘查技術方法,對冀東鐵礦及同類型礦床勘查提供了積極示範作用。
曾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一)、十大地質找礦成果(排名一)、十大地質科技進展(共兩項,分別排名一和排名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二)、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找礦成果獎(排名一);曾獲第十二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第一屆中央企業青年五四獎章、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中國金屬學會冶金先進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國冶金地質總局青年崗位能手、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主要成果貢獻有:
2008~2009年擔任馬城鐵礦詳查項目負責人,探獲特大型鐵礦,提交鐵礦資源量10.44億噸。
2010~2015年任遵化至長凝一帶鐵礦調查評價項目負責,獲鐵礦資源量7.72億噸。
2006~2007年擔任常峪鐵礦詳查礦區負責,提交鐵礦資源/儲量1.2億噸。
2003~2004年,在閆莊鐵礦詳查項目中任技術負責,探明鐵礦資源量近億噸。
2008~2015年主持和組織長凝鐵礦普查項目工作,提交鐵礦資源量6.4億噸。
2014~2015負責冀東沉積變質鐵礦成礦規律及綜合勘查方法研究。
近年來還參與了花腦特銀多金屬礦勘探、馬城鐵礦勘探、青龍山-慶莊子鐵礦普查、迪彥欽阿木鉬礦勘探等多個大型勘查項目。
傅志斌
工作單位: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教授級高工,院副總工程師,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長,註冊岩土工程師,註冊一級建造師。潛心於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
主持或主要參加完成200餘項各類建設項目的工程地質和岩土工程勘察、設計、諮詢、施工治理和課題研究工作,技術門類涉及岩土工程勘察、地基處理、基坑工程、岩土文物保護治理、填海軟基處理、礦山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評估治理等多個方面。
所主持項目獲國家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銀獎1次(排名第1),部、省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6次(排名第1),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1次(總排名第4,本專業第2),國家優質工程獎1次。主持(或主要參加)科研項目10餘項,結合重大工程完成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主編技術手冊2部,主編註冊岩土工程師考試輔導教材1部。主編、參編國家、行業和軍隊標準規範8部。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項,發明專利授權5。
2011年獲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2013年獲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全國「優秀總工程師」獎、茅以升基金會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北京青年科技獎」,2014年獲岩土工程領域青年最高個人榮譽獎――「茅以升土力學與岩土工程青年獎」,2016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7年獲北京市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北京市「高創計劃」領軍人才工程,2018年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康世虎
工作單位:核工業二〇八大隊
甘肅會寧人,中共黨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2001年畢業於華東地質學院資源勘查專業,同年就職於核工業二〇八大隊,2010年取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工程碩士學位。
主持、參加完成了近20個鈾礦勘查項目,在鈾礦找礦勘查技術方法、鈾成礦理論及成礦預測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現擔任中央財政重大項目「內蒙古二連盆地中東部鈾礦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負責人,年度項目經費5000餘萬元。
主要勘查成果:
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內蒙古二連盆地烏蘭察布坳陷及周邊鈾資源區域評價」、「內蒙古二連浩特市哈達圖地區鈾礦預(普)查」等項目取得了鈾礦找礦的重大突破,發現並探明了哈達圖大型鈾礦床,新發現了道爾蘇、喬爾古2個中型鈾礦產地,圈定找礦靶區5片,預測成礦遠景區16片。通過對哈達圖礦床的勘查,揭露到平米鈾量達63.77kg/m2的優質工業孔(最低工業平米鈾量1kg/m2),創造了二連盆地鈾礦勘查史上單孔平米鈾量最高記錄,改變了前人對二連盆地低品位、低平米鈾量的認識,拓展了二連盆地鈾礦勘查的找礦空間,為下一步找礦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項目技術負責完成了努和廷鈾礦床詳查及外圍評價工作,提交了我國第一個超大型「沉積成岩型」鈾礦床;參加發現了鄂爾多斯盆地皂火壕大型鈾礦床、二連盆地巴彥烏拉大型鈾礦床和賽漢高畢中型鈾礦床的鈾礦勘查工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鈾資源擴大做出了突出貢獻。此外,在工作中不斷培養年青人,言傳身教,培養了20餘名技術骨幹,多名技術骨幹走向重要崗位,並在鈾礦勘查工作中取得較好的成就。
張會瓊
工作單位: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1982年12月生,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專業,博士,高級工程師。
長期工作在地質調查以及科技管理一線,主要從事成礦規律、找礦預測及地質調查等方面的工作,主持或作為骨幹參與國家項目11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其中一等獎2項,「358」找礦成果一項。2017年獲得十六屆中國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公開發表文章和著作34篇,著作1部,是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科研和地質調查傑出代表。
先後主持或參與主持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全國危機礦山勘查理論方法與技術總結」、國家973項目「後碰撞過程殼幔物質交換與成礦」課題、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專項計劃項目「新疆銅多金屬礦集區礦產調查評價計劃項目」、「內蒙古大井錫銅礦床找礦預測研究項目」、「新疆哈密市卡拉塔格銅多金屬礦調查評價」、國土資源部行業科研基金課題「卡拉塔格整裝勘查區找礦預測與靶區評價研究」、老礦山項目「老礦山找礦成果跟蹤綜合集成」和「有色金屬礦組老礦山資源潛力調查報告評估匯總」等項目
礦產資源基地綜合地質調查新領域探索取得重要成果。為支撐礦產資源基地和綠色礦業發展,在院和地調局有關領導的指導下,牽頭組織完成了「新疆東天山有色金屬基地綜合地質調查」和「內蒙古赤峰有色金屬基地綜合地質調查」2項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礦產調查評價二級示範項目的立項,作為第一負責完成「新疆東天山有色金屬基地綜合地質調查的立項答辯,
曾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以及北京企業評價協會科技創新獎,新疆「358」項目優秀成果獎等多項科學技術獎。已經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1部,參加全國學術成果交流20餘次。
教師獎
郭穎
工作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1973年生於北京,1991年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專業,1998、2001年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碩士、博士學位,完成有關翡翠礦物學與岩石學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2001年留校任教,2003年獲聘為副教授。
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累計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包括SCI論文6篇、國際EI論文7篇。指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等多種學生科技立項;以通訊作者身份指導學生髮表學術論文近40篇,包括國際EI論文15篇。
開展以寶玉石顏色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嘗試建立在三位均勻色度空間內、以標準色為核心、色差為階梯的模型建立,為客觀定量評價不同色調、透明度、琢型等的寶玉石顏色提供理論依據,榮獲2011年第九屆中國矽酸鹽學會青年科技人才提名獎。提出了寶石顏色比對的新方法,即通過三個維度上正負共六個方向上的紅綠、藍黃、明暗的變化,比對待測試色塊的顏色,大大推動了寶石顏色客觀評價的進程。2013、2015年,分別獲批《用於寶石比色的Munsell色卡比色裝置》的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與國家發明專利各一項。
自2003年起,多次作為中央電視台、中央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等多個欄目的嘉賓,並成為CCTV1綜合頻道《我有傳家寶》、CCTV2財經頻道《一槌定音》等多個影響力品牌欄目的駐場專家,同時接受了CCTV4國際頻道《文明之旅》、《走遍中國》、CCTV10科學頻道《走近科學》等品牌欄目的專訪。
2019礦物日曆
經典版礦標套餐
套餐一
礦物日曆1冊
售價:¥ 99
+1元
贈送價值59元精裝「礦物標本(1顆)」
套餐二
礦物日曆 5冊
贈送價值399元精裝「礦物標本(6顆)」
點擊購買
套餐三
礦物日曆 10冊
贈送價值599元豪華套盒「礦物標本(9顆)」
贈送價值118元精裝「礦物標本(2顆)」
售價:¥ 999
點擊購買
批量定製,同步開啟!
100本起訂,可免費加印logo !
溫馨提示:
預計1-2個工作日內發貨
全場單本起順豐包郵
新疆、西藏單本需另付15元郵費
新疆、西藏地區如訂購多本,請聯繫客服
港澳台、海外地區請聯繫客服
簽收時請務必本人簽收
確認日曆及礦標無誤
對「 礦物日曆 」有其他疑問
請添加小桔諮詢
識別

延伸閱讀

孤獨離世後被送去高麗

|內幕

君子之學的六大道行與學養的四重品德秘辛

解析誰在Reading

探秘請不要讓「冬天太冷」成為孩子不參加足球訓練的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