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里的橋不對稱?蒙娜麗莎膽固醇超標?名畫與科學的奇妙相遇

9月
25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朱安春


新民晚報

圖說:《名畫在左 科學在右》的作者林鳳生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莫奈、梵谷、達·文西、畢卡索……這些藝術大師與科學有著怎樣的不解之緣?當傳世名畫邂逅科學,又將碰撞出哪些「燒腦」的問題?昨天下午,《名畫在左 科學在右》的作者上海大學退休教授林鳳生與數十位讀者一起談科學、品藝術。
《名畫在左 科學在右》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於去年8月出版,全書共含23篇長文,歸入三大主題:「現代畫流派與科學的不解之緣」「藝術與生活的交融」以及「繪畫與科學的碰撞」。該書一舉摘下了「中國好書」和「文津圖書獎」等諸多獎項。
19世紀法國文學家福樓拜曾說,藝術越來越科學化,科學越來越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將在山頂重逢。自文藝復興以來,藝術與科學若即若離的關係,一直令探索者感到好奇和神秘。《名畫在左 科學在右》帶讀者從科學的角度重新認識世界名畫。當藝術邂逅科學,究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圖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名畫在左 科學在右》
從自然角度解讀繪畫
林鳳生告訴讀者,自己小時候有過一段學習繪畫的經歷。「讀初中的時候我有幸認識豐子愷、唐雲等藝術大師。我常常去他們家裡玩。雖說是『打醬油』,但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藝術的薰陶。」林鳳生表示,「由此我對繪畫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
林鳳生髮現,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間的鴻溝日益加深——文科的學生認為理工科很古怪,理工科的學生對文學有興趣卻不知從何入手,但他認為兩者之間是可以搭建橋樑的。「那就是圖像與美學。」在他看來,圖像對於理解科學而言是重要的,而科學也可以為圖像創造出新的解讀角度。「《墨經》里講到幾何光學,可一幅圖都沒有,要看懂就很難。張衡的地動儀在古書上有記載,可也沒有圖,即便有複製品,也很難得到認定。」林鳳生舉例。

圖說:西漢磚刻(箭鏃叫做矰繳,矰為箭頭,繳為絲線,地上的竹架叫綴)
從西漢磚刻里,林鳳生髮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射出去的箭都拖著「尾巴」——一條長長的絲線,可到東漢的畫里卻沒有了。「西漢那會兒箭頭是青銅做的,很珍貴。如果射出去沒打中獵物就得不償失了。到了東漢經濟發展了,就沒有這個問題了,不然諸葛亮怎麼『草船借箭』?」

圖說:《清明上河圖》中的橋並不對稱
林鳳生還以《清明上河圖》中橋的力學結構為例。「從力學角度看會發現,這座橋是不對稱的,它一邊高一邊低,從南岸去有三階,到北岸下去只有兩階。這是為什麼呢?」他解釋說,「因為這條汴河是人工河,開河的時候這裡是個拐彎,一般來說內道水流比較慢,外道水流比較快,把南邊沖刷得非常乾淨堅韌,橋的根基打在這裡沒問題,但北岸有很多淤泥,這怎麼辦呢?中國古代工匠很聰明,他們並沒有剷除淤泥,而是把橋樁一直打下去,打到堅硬的地方為止。」
現代畫流派與科學的不解之緣
從19世紀後期開始,隨著西方寫實繪畫的式微,繪畫藝術從「求真」轉向了「求美」,激發起畫家銳意創新的熱情,創造了許多獨樹一幟的繪畫流派。不難發現,這些畫派與自然科學有著「不解之緣」。
圖說:莫奈《透過樹叢的春色》
林鳳生以莫奈的《透過樹叢的春色》為例。畫上大批的樹葉朝著一個方向,形狀大同小異,組成了相似的視覺元素。它們在觀者雙眼視網膜上的像,經過大腦融合後便會產生朦朦朧朧、層次豐富的視覺效果。「莫奈常說他要畫出空氣和大氣的感覺,他的畫也確實能夠給觀者這樣的奇妙感受,或許秘訣就在這裡。」
圖說:莫奈《亞嘉杜的罌粟花田》
林鳳生還介紹,在印象派大師的名畫里,觀賞者常常可以感受到水面上波光粼粼、花草在風中搖曳,這種靜中有動的感覺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林鳳生解釋,這是由畫家的技法與視覺生理的機理聯袂形成的。「來看莫奈的名畫《亞嘉杜的罌粟花田》,觀賞者定神端詳一會兒,會覺得好像有一陣微風吹過,花朵有了一絲顫動。這是因為觀者的眼球在不斷地運動,視網膜上的影像在不斷地運動所產生的效果。」
名畫里的病人和病人畫的名畫
《蒙娜麗莎》可為無人不曉,或許有人關注她那神秘的微笑,也有人注意到她浮腫的臉龐和腫脹的手指,認為她是已經懷胎三月的少婦,傳統的寬大的孕婦裝束更是從側面佐證了這一判斷。可也有醫學方面專家指出,蒙娜麗莎是一位飲食不怎麼健康的女性。「仔細看,她內眥各有一塊小小的凸起,在醫學上稱為黃斑瘤,或者脂肪粒,這是一種黃色的脂質酸沉積在皮膚下形成的症狀;她的雙手上也能看到一些良性的皮下脂肪瘤的痕跡,因此判斷她膽固醇超標。」對此,林鳳生深以為然。
圖說:《蒙娜麗莎》
圖說:梵谷《星空》
倘若畫家本人患有某種疾病,觀者也可以從他們的畫中看出一些端倪來。林鳳生告訴讀者,一般來說,影響畫家創作的主要疾病有二:一是視力衰退。「人的眼球前部的黃色晶狀體不僅是一個可以調節焦距的透鏡,還起到了濾色鏡的作用,它為黃綠色光的通過大開方便之門,對藍色和紫色的光有一定的吸收和阻礙,並截然切斷了波長小於400納米的紫外線部分。」年老的畫家較少使用藍色或紫色,就是因為隨著年齡增大,眼睛晶狀體的黃色加深,眼睛就看不見一般的藍色與紫色了。「其二就是大腦受到損傷,如腦外傷、癲癇病和阿爾茨海默症等。梵谷將天穹上的星體畫得異常明亮,還加上不規則的弧線襯托,這是因為他的癲癇病讓他產生了星體竟如此輝煌的幻覺。」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延伸閱讀

治多年鼻炎!百讀不厭

一躍成國內首貴首富

由英雄聯盟到其他電競賽事已逐漸開花結果

怎樣選購炭化木才有質量保證?

卻唯獨佩服這個文人唐宗宋祖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