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一寶

9月
08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韓雁靜


一點資訊浙江
都說「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其實,當攝影師把鏡頭對準自己的家鄉時,都會發現那就是別人眼中的詩和遠方。生活從不缺美好,缺的是發現美好的眼睛。讓我們隨著攝影師的鏡頭,一同去發現、領略身邊的小美好。

(浙江新聞攝友團 吳小杭 攝 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輯 郎擎宇)浦江縣後陽村的非遺「魁寶」——竹絲燈的表演,格外吸引人,很受當地群眾的喜愛。

後陽竹絲燈起源於清代,大約在雍正年間。前清時為迎竹絲燈,村中約起燈會兩個,每個燈會聯會戶十戶。大燈會籌會田一畝八分,小燈會有會田六分,會田由會戶輪年耕種。十年內各戶輪到一年,所以按常規每隔九年要興一年竹絲燈,並規定大燈會的會戶每戶扎燈兩蓬,小燈會的會戶每戶扎燈一蓬,每蓬竹絲上掛燈至少八盞,多則十盞。除會戶扎燈外,村中愛好者也可自願縛燈助興,所以一開迎就有三十多蓬。後陽竹絲燈由鱷魚或鳳凰引頭(鳳凰頭現已失傳),隨尾為大蝦公或「春富貴」亭。竹絲燈多以山水、花鳥、人物為題材,型制以六角花籃和八角亭閣居多,採用分層次、別內外扎縛法,具有玲瓏剔透的特色藝術效果,堪稱民間一絕。
後陽村在上級文化部門和鎮政府的指導幫助下保護傳承了金華市非遺保護項目—竹絲燈,並把竹絲燈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之中,打造以「美麗非遺竹絲燈」為主題的美麗鄉村景觀帶,在廳堂,村口,村內主要道路兩側以及村邊橋樑廊道等處掛上精緻的竹絲燈,扮靚了整座村莊,從而一舉成名,成功創建了全縣最佳美麗村。

杭坪鎮後陽竹絲燈形制獨特,特作工藝特色鮮明。竹絲燈框架全部用篾絲縛成,且大多為二層或三層,富有立體感和動感;形狀各異,有六角或八角花藍、涼亭,雙層四方燈,雙層燈籠等。表面畫上花鳥蟲魚和人物。百姓通過迎竹絲燈來祈求新的一年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竹絲燈是一種崇尚自然、型制獨特的民間表演燈彩,浦江的竹絲燈以杭坪鎮後陽村和浦南街道石鼓村為最佳。竹絲燈於2008年被列入金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竹絲燈製作工藝主要是選材和扎燈。選取一株3~4米長,節間均勻的鮮竹。同時要具有8~10個粗細勻稱、角度相等的分叉竹枝,每枝懸掛著幾十盞花燈。傳統竹絲燈製作用篾絲縛出圖形框架,糊上皮或紙;現代扎縛改用鐵絲,皮紙或宣紙改用綢緞,蠟燭照明改用電燈。

竹絲燈是一種手持高舉頭頂的燈舞,以燈揮動,展示出各種花樣別致的造型,在運動中造成極大的視覺衝擊力.


延伸閱讀

同意前往九寨溝。該單位相對閒置

賈家搖搖欲墜

到底是誰闖的禍?

別看我小巧不僅具有無線充電功能

為什麼很快就會被丈夫拋棄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