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家長你中了嗎?

7月
06
2020


分類:親子
作者:韓風秋


孩子七八歲正是懵懂的時候,也是學習社會知識的重要時候,但是他們對分辨事務的對錯和後果的嚴重性很缺乏。那麼有哪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呢,我們應該怎麼引導孩子呢?
一、別人的東西即使非常喜歡也堅決不能拿
我朋友家孩子玲玲,8歲了,平常也比較乖巧可愛,在班上也表現得不錯。有一天放學回家,玲玲拿回去一個芭比娃娃,說是路上撿的,朋友也就沒有怎麼注意。
隨後一段時間,在朋友幫助玲玲收拾房間的時候,發現了更多的她“不熟悉”的東西:彩色熒光筆,貼貼紙,油畫棒,動物形狀的橡皮擦等。問玲玲的時候,玲玲堅持說自己撿的或者同學送的。
朋友感覺有點不對勁,就給玲玲的班主任打電話,經過瞭解,發現那些物品都是玲玲沒經過同學同意私自帶回家的。這可不得了,晚飯後,朋友到玲玲的房間,氣得一直盯著玲玲看,希望她能自己交代怎麼回事。幾分鐘後,朋友說:“知道我為什麼找你嗎?”朋友一臉嚴肅,也確實嚇著玲玲了,小聲的說:“不知道,我又沒做什麼。”
這是令朋友生氣的回答,但還是小心翼翼的說:“如果我在你沒有同意的情況下,把你喜歡的玩具和喜歡的文具都拿走,你會不會難過?”
玲玲埋著頭,不吭聲,不敢看媽媽,朋友繼續說:“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是不能拿別人的東西的,你不能,媽媽不能,爸爸也不行,這是我們的原則,是我們的底線。”
玲玲抵不過媽媽的嘮叨和勸說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向媽媽保證,把東西還回去並向同學道歉。
我覺得朋友做得非常對,引導孩子認識事情的嚴重性,不給孩子貼標籤,讓孩子在不丟臉的情況下改正,既教育了孩子又極小的傷害孩子。
孩子在這個時期,有好奇心,愛物心,而物品歸屬並不明瞭,喜歡的東西都想拿走,但不知道這麼做有什麼壞處。
這條底線必須又父母幫助孩子區分物品歸屬問題,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同時也尊重自己。
‍二、社會行為規則
社會規則是人與人之間,維護一定的社會秩序。比如道德規範,社團章程,交通規則,法律規範等。
最常見的行人過馬路,經常會看見父母帶著小孩子一起闖紅燈過馬路的不安全行為,很多父母說是為了節約時間等理由來掩蓋自己的錯誤。
一邊教育孩子遵守規則,一邊又帶著孩子破壞規則。最終受傷的總是孩子,父母破壞這條安全底線的時候,孩子正在學習父母的這種行為。
社會規則是大家一起遵守的,比如在遊樂場場,大家一起排隊輪流玩;進出電梯先出後進;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
其實在孩子進入幼兒園的後,有老師的正確引導,他們的秩序感特別強,因為大家都是那麼做,大家都在想學習和相互影響。保持這樣的規則已經是他們的習慣了。
再比如說普通話,在幼兒園老師都要求孩子說普通話,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外面,現在孩子大多數都說,因為已經形成習慣,很多父母以前不說普通話的結果也都跟著說普通話了。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幫助,父母可以協助完成,但絕不能代替完成。遵守每個事物的底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幼兒園 玩具 交通 芭比娃娃
立刻分享

延伸閱讀

小鎮古樸賽麗江!梯田風光勝元陽有圖為證

號外,就是傻瓜遇到笨蛋

男子打滴滴看到車主筆記後網友

這些風俗禁忌你都知道嗎?解析

號外,傳說中的「小拉薩」到底有多美?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