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壞了拿破崙三世的大事?

6月
19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林麗青


中國畫報出版社↑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導言:無論我們是否贊同《拿破崙三世與法蘭西第二帝國》這本書的基調和觀點,也必須承認這本書極富史料價值。全書不僅收入了19世紀後期法國眾多政治人物的肖像、歷史事件圖繪,而且還載入了歷史當事人的重要記述,有助於研究者和歷史愛好者增加對於19世紀50—60年代法國政治進程尤其是重大事件中重要細節的了解。
拿破崙三世
1870年,普法戰爭以法國戰敗,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被俘告終。法國首都巴黎發生工人起義,一度建立起巴黎公社。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1940)是在鎮壓巴黎公社的血腥中建立並穩固起來的。1867年,巴黎舉行過世界博覽會,俄國沙皇、普魯士國王(後來在凡爾賽加冕為德國皇帝)等大國首腦都趕來參加盛會。
再往前,拿破崙三世統治期間,巴黎城市進行了大範圍改造,鞏固了其世界之都的地位;法國與英國攜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擊敗了沙皇俄國,還出兵中國強迫清政府進一步打開國門。在科學領域,法國科學家在19世紀50-60年代也取得了許多重要成就……
《保衛巴黎——國民警衛隊離開去前線》巴黎公社紀實銅板畫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政客,知識分子,民族主義者要想在任何方面取信於民,就必須解釋一個難堪的問題,法國為什麼在普魯士的進攻下,如此脆弱狼狽,不僅在戰場上丟盔棄甲,而且戰前、戰中的外交斡旋也很不得力,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英國在普法戰爭中袖手旁觀——當初法國民眾之所以默認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從民選總統,自行「升格」為皇帝,不就是看中「拿破崙」這個名頭,認為小拿破崙會領導法國人重現歐陸第一強國的盛景?
黑格爾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卡爾·馬克思在評論拿破崙三世上台時就曾給出過驚人的預言,即黑格爾所認為的所謂偉大事變、人物,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笑劇出現。「侄兒代替伯父」,當然不會例外。
其實,拿破崙、戴高樂,他們的帝國夢想之所以不能實現,是因為法國的資源、能量不足以支撐偉人的野心,但這兩個人尚且具有很強的預見能力、決策水平和執行能力,可以讓很有限的資源和能量都被用在正確的方向。所以,儘管法國在拿破崙時期和戴高樂時期都遠非世界最強霸權國家,卻因為執掌者的聲望而帶動了其國家聲望。
拿破崙三世不然,他很接近於當代社會西方國家選舉政治框架那種廣受歡迎的政客,親和力強,經常走訪民眾,卻也有著選舉政治框架產生的政客那種寡斷、短視的毛病。
"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
在19世紀60年代,拿破崙三世的潛在對手其實並不是後來成為德國皇帝的威廉一世,而是鐵血宰相俾斯麥。
俾斯麥明白無誤的把拿破崙三世當成了一個愚蠢無知的小丑,通過一系列嫻熟的運作,讓法國沒有在普魯士與丹麥、奧地利的兩場戰爭中出面干涉,坐視普魯士不斷壯大其力量,徹底丟掉了德意志部分中小城邦以及奧地利的信任。所以當普法戰爭爆發之後,全歐洲的人儘管並非篤定普魯士取勝,卻很有意願看到拿破崙這個名字再次蒙羞。
對於法國之外的人來說,把法蘭西第二帝國失敗的責任界定在拿破崙三世身上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但法國本國人,尤其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政治精英們,如果也沿用這種解釋,無異於承認本國政治精英階層以及廣大公眾都是老眼昏花之輩(因為只有如此,才將卡爾·馬克思1851年就斷定為志大才疏的野心家,認定是拯救國家的希望並慷慨賦予其皇帝之尊的地位),那當然是不能接受的。
中國畫報出版社近日引進出版了19世紀法國著名歷史學家、法蘭西人文學院院士皮埃爾·德·拉諾所著的《拿破崙三世與法蘭西第二帝國》一書。全書很大程度上致力於解釋拿破崙三世在富國強兵方面無所作為的客觀原因,歸結起來就是後宮干政、奸臣當道,聖天子慘遭蒙蔽……
這不是中國傳統史書,以及20世紀後期以來一些聲望甚隆的正史小說的路數嗎?
本文前面就提到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期間,無論是政界人士、知識分子,還是民間接近民粹的民族主義者,討論法國如此再次復興,都必須正視普法戰爭戰敗這一現實,解釋這一悲慘結果的原因——推諉給拿破崙三世一個人,對於普通法國人的情感打擊太大。所以找出更適合承擔責任的皇后和姦臣,宣稱她們、她們蠱惑了皇帝,導致法國在諸多問題的判斷和行動中出現嚴重偏差,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挽回皇帝歷史聲望和國家名譽的做法。
歐仁妮皇后
普法戰爭爆發前,「皇后黨」(歐仁妮皇后安插在政府高層的黨羽)堅持法國不與普魯士妥協,鼓動戰爭,掐滅拿破崙三世有關法國向普魯士重建和平的想法。並且,「皇后黨」還竭力阻礙法國與統一後的義大利建立友好關係。
歐仁妮皇后之所以這樣做,確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免拿破崙三世效仿英國啟動憲政改革,只有繼續維持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歐仁妮皇后作為皇后以及拿破崙三世去世後的太后,才可能繼續享受權力和尊崇,而不必像英國王室那樣淪落到蓋章橡皮。
《拿破崙三世與法蘭西第二帝國》這本書藉助大量歷史細節的挖掘和梳理,對「皇后黨」的亂政行為給予了披露和抨擊,這部分相關內容是令人信服的。
問題是,縱觀拿破崙三世在位期間的施政,如果把法國在19世紀50—60年代國家競爭中的相對落後都歸結於「皇后黨」為非作歹,顯然也是不能成立的。
舉例來說,在與歐仁妮皇后結婚以前,藉助政變上台的拿破崙三世就支持教會重新介入世俗政治,並且開始限制勞工權利,大力集中權力,讓其之前的支持者(最著名的支持者是大作家雨果)也感到強烈不滿。這一連串的昏招,都是在還不存在歐仁妮皇后的情況下作出的,也沒有所謂「皇后黨」的唆使。
歐仁妮皇后和她的孩子
同樣,歐仁妮皇后在給拿破崙三世生下皇太子,政治地位顯著提高,具備了運作「皇后黨」的條件之後,拿破崙三世在國內內政方面反而推行了許多開明改革。依照後宮干政、奸臣當道的邏輯,這根本就解釋不了嘛……難道,好事都是拿破崙三世做的,皇后和姦臣搭夥壟斷了壞事?
當然,無論我們是否贊同《拿破崙三世與法蘭西第二帝國》這本書的基調和觀點,也必須承認這本書極富史料價值。
全書不僅收入了19世紀後期法國眾多政治人物的肖像、歷史事件圖繪,而且還載入了歷史當事人的重要記述,有助於研究者和歷史愛好者增加對於19世紀50—60年代法國政治進程尤其是重大事件中重要細節的了解。
• end •
皮埃爾·德·拉諾 著
中國畫報出版社
定價:88.00
出版時間:2019.1
我們
***有一種愛叫設為星標***

延伸閱讀

你都get了嗎?

|

竟然在1700米的高空

一場政變頻現重口味大戲聯合國秘書長空難殞命

李新雁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