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斬殺過大清親王巔峰時20萬精兵

5月
26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朱彤香


擔杖山人說詩詞
18世紀下半葉開始,清朝逐漸形成了劇烈的內憂,最著名的還是洪秀全率領的太平天國運動,從廣西金田出發,一路橫跨大半個中國,打到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政權,在中國歷史上都頗有農民運動的轟轟烈烈之名。

但是,在名聲較大的太平天國運動之下,當時的清朝也面臨著,來自許許多多其他地方的小型農民起義,包括天地會,白蓮教以及各種山匪集結形成的流民政權,他們在逐漸逐漸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團伙和幫派,然後形成統一的武裝,就是後來的捻軍前身。
老二總是容易被人忽視,捻軍就是這樣!
捻軍由張樂行統帥,最初只是叫捻子,其實就是一夥一幫的意思,來自於北方的方言。太平天國起義的同時,捻軍也紛紛響應,在河南等地開始聚眾起事,本來聲勢規模並不大。
只是上天似乎有意要幫助捻軍發展壯大,在1855年出現了一次極其大天災,那就是黃河發大水決堤了。眾多人民因為家庭被洪水淹沒,流離失所成為難民,無家可歸的他們為了求於生計,沒辦法只好加入捻軍軍,成為起義裹挾的一部分。
他們的加入使得原本力量一般的捻軍,頓時聲勢壯大了起來,他們在人數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開始決定,實行有規矩有制度的軍隊模式,不能再以簡單的土匪模式來流竄活動,認為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指揮中心,有一個自己的像太平天國中樞機構洪秀全他們那樣的領導層,大佬們紛紛決議在1855年齊聚安徽會盟。
仿照太平軍的五軍制度,將自己的部隊分為黃,白,藍,黑紅五軍,並也仿照八旗的做法以不同顏色來區別各軍種,他們更在此次會盟中推舉實力最為強大的張樂行擔任盟主,建國大漢。次年與太平天國達成協議,共同抗清,在名義上為太平軍的分分支機構,張樂行稱臣。
事實上捻軍依舊極大的自治權,他們並不真正的相信太平軍,只是他們共同的敵人都是清軍,在危急關頭他們會互相援助,但更多只是一個互相利用的關係,再利用彼此來牽制清軍,以減輕自身的壓力。
在槍打出頭鳥的情況下,清軍是無暇顧及捻軍的,他們只是把集中重要兵力來對付更勢力更加強大的太平軍,在此期間捻軍得到了很大的生存空間,勢力一度極其膨脹,人員更是由幾萬人一度發展到了20萬之多。成為了當時整個清朝不可忽視的一個反抗集團。
但是後來的意外情況出現了,因為捻軍並沒有一個絕對有力的統治者,在上文提到捻軍軍的形成是通過會盟而推舉張樂行為盟主的,他們之間,並沒有極其緊密的關係,張樂行對派系也沒有十足的控制能力,所以在1857年,聯軍內部的藍旗領袖與張樂行意見不合產生了分裂,雖然被張樂行處決,但是大部分捻軍將領率部都回到了淮北老家。
至此捻軍實力大傷,最後分裂不成體系,導致原本有20萬精兵的捻軍後來被逐個擊破,這是後話。
但是由於他們分散在不同的地區,在各地開展抗清運動,這事實上也有一部分是形成了開闢根據地的情況,為太平天國也分散了一部分的清軍注意力,甚至都取得了重大功績。
捻軍少年殺了名聲震天的清軍親王
這個功績就是1863年,以蒙古王爺僧格林沁為首的清軍在大舉進攻皖北,打算清剿皖北地區的捻軍時,雖然他們的盟主張樂行被叛徒出賣,送到清軍大營。
但是過於驕縱的僧格林沁太過輕敵冒進,以為喪失主心骨的捻軍必會4分五裂,形成烏合之眾,所以就加緊圍剿,在1865年,捻軍在山東曹州進行埋伏,僧格林沁的部隊,太過孤軍深入導致被全殲,僧王本人也被聯軍的一個名叫張皮綆的少年捻軍給殺死。
此事震動整個清王朝,京城全部戒嚴。而捻軍也因此士氣大振,更加活躍不已,連戰連捷,連曾經打敗太平天國的曾國藩,也因為作戰不利遭到撤職處分。

可是因為當時的湘軍雖然被裁撤,但李鴻章的淮軍和左宗棠的楚軍,都是非常具有戰鬥能力的精銳部隊,而喪失了主要領袖,一盤散沙的捻軍再強悍也不過是強弩之末,再加上沒有太平天國等反清勢力的支援,重兵圍剿之下,滅亡也是遲早的事。
最終1868年,捻軍在山東河壽光戰鬥中全軍覆沒,首領被殺。西捻的支援戰也遭受潰敗,全軍覆沒,兩支部隊分別成就了左宗棠和李鴻章的戰功,為這兩位清朝歷史上的中興名臣的功業,起到了添磚加瓦的意義。
最終,煙波散去,歸於平靜。當年的刀光劍影都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其實捻軍的失敗似乎是流寇式農民起義的宿命,一開始就被猜到了結局,他們越是轟轟烈烈,越是成就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名將價值。

延伸閱讀

鯨魚滅絕了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危害?

II沒什麼變化?其實它隱藏得很深Mark

在飛船上挖了個大洞

晚熟的日本趣味無窮

到底是誰闖的禍?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