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梁啓超有了新的認識

5月
23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方夢靜


我在看書別開槍
讀完許知遠的新書《青年變革者》,順便看了看豆瓣評分,7.4,作為一本新書,實話說不算太糟。吸引我的是幾個一星評論,言辭比較激動,全是在罵許知遠。說他不知羞恥自我陶醉,說他將自己寫成主角,而梁啓超成了配角(您真看這本書了麼?),說他賣人設,說他是這個地球上最把自己當個人的人

我覺得,他們有發聲的自由,任何人無權干涉,既然我可以是喜愛者、好評者,他們也可以是炮轟者、反對者,但我多希望一切不一樣的觀點和聲音能以一種理性的、客觀的、不帶偏見的形式發出。不同的觀點可以啟發不同的視野和認識,但無理的詆毀和侮辱真的毫無用處。我們總說,討論問題的時候,尤其是道德問題時,誰也不要綁架誰。網絡時代任何一件事情的出現都會激起不一樣的水花,有人捧便有人噴,但為什麼這些人一個個都這麼充滿戾氣,我有些費解。這本書中有個說法挺好玩,在一個外來者的記錄中,100多年前的中國人,魯莽、易怒、悶悶不樂,看來這是存在於國人的基因中的。
作為《十三邀》忠實觀眾,作為許知遠喜愛者,這本書我期待已久。在訪談和其他很多場合里,許知遠不止一次流露出對梁啓超所在的那個充滿變革和新舊更替時代的興趣和熱忱。記得在一期節目裡,他聊梁啓超在上海創辦報紙和雜誌,100多年前上海的一條200多米的街道,有百餘家報館,那是什麼場景?他聊到這些時,眼睛中是有光的,就連肢體和神情都是雀躍的,可見他是真的對梁啓超感興趣,對那個時代充滿複雜的情感,這一定就是他寫這本書的原因。

這本書可以說超出了我的預期,也許固有認知和印象很重要,我對他書寫風格還停留在十多年前的那本《那些憂傷的年輕人》,那是他的早期作品,我個人不是特別喜歡。而十多年後這本書,封面上寫著是他轉型之作(這四個字不太好),讀的過程,的確有很多讓我雀躍的地方。這本書其實是許知遠計劃為梁啓超寫的三卷書中的第一卷,記錄的是他在1873-1898之間的事,戊戌變法之前。我將這本書概括為三個部分,卓越少年梁啓超、變革者梁啓超和報業開拓者梁啓超。
第一部分實際是從他出生到幼年教育啟蒙到求學考試之路的階段。第二部分是他結識康有為之後,康對他產生的影響,以及在於其他人的交往和碰撞中,他逐漸走向一條變革之路。第三個階段是他的報業經歷。這三個階段是他的個人經歷,但全部是在國家動態和民族命運影響洪流之中的,可以說梁啓超一生處於各種轉變之中,他是一位行動者,是一位參與者,讀這本書時,我感覺他復活了,那個時代復活了。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與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真的有點像,核心詞都是全球化。當時的人們雖然飽受戰火和外敵入侵,但與此同時,大量湧入的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席捲而來,他們引發了近代中國的轉型。

第一階段:卓越少年
梁啓超從小便是整個家族的希望,他也展現出非凡的天賦和才華,12歲便考中了秀才,而當時考中秀才的平均年齡是24歲。13歲時,他來到廣州,廣州具備很多標籤,雖然飽受戰爭與暴動,但這裡的人們依舊熱熱鬧鬧、元氣充沛。雖然一方面接受西方新事物衝擊,但古老的守舊的習俗卻也無處不在。作為最早的通商口岸,這個城市的一切充滿刺激、新奇和誘惑,13歲的梁啓超面對這一切,起初是無感的,固有的認知和思想不可能輕易轉變,他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應試。梁啓超在學海堂就讀,這個書院很厲害,培養了很多地方精英,最難得的是,這裡的一些教學方法和規章制度相對靈活,但即便這樣,他教授的內容還是主要以舊思想為主,中國的科舉考試真的可怕,人們將科舉視為上升手段,是通往權利的唯一渠道,在這選拔制度徹底崩塌時,他影響著包括梁啓超在內的很多年輕人。

第二階段:變革青年
說到康有為,還挺好玩的,這個人在歷史教科書上是一個正面形象,但在近些年讀的一些書中和接觸到的一些資料里,另一個反面康有為的形象越來越占據高地。記得高曉松在一期節目裡聊起他,說他欺世盜名,厚顏無恥,千古第一大妄人,給我笑的半死。在許知遠筆下,康有為的形象依舊是一個狂熱分子、演講大師、煽動大師,他的口才超級好,當時吸引了無數的崇拜者,包括梁啓超。梁啓超第一次見康有為,與他談完話後,回家在日記里寫道「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獅子吼,取其所挾持之數百年無用舊學更端駁詰,悉舉而摧陷廓清之」,我覺得康有為對梁啓超影響很大,包括思想、見解、行為、文風,日後梁啓超的文筆和語氣也帶有激勵式風格。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龐大的帝國在做最後的垂死掙扎,列強入侵、各國交戰、割地賠款,清政府在很多問題上的決策,在現在看來,有些匪夷所思,龐大帝國表現出無知的一面,使得大部分人盲目樂觀。國家憂患影響梁啓超,但當時他的個人影響力遠遠不及康有為,他們被人稱為師徒關係,康有為還有很多優秀的學生,能力不在梁啓超之下。兩人著名的公車上書,被視為清代歷史上的壯舉,梁啓超越來越走向變革之路,他忙於各種計劃,在那個改革氣氛不斷升溫的時代,他們急切發起行動。

第三階段:報業與主筆
新聞代表新思想和新技術,雖然最初的新聞業是由傳教士帶到中國的,但如果說近現代新聞學與報業發展,一定有梁啓超的功勞。他辦報紙、辦雜誌、寫文章,掀起辦報狂潮。1895年,全國誕生200多份報紙和100多份雜誌,它們其中大多數創辦於上海。一個印刷工人從中看到機會,創辦了自己的印刷廠,因為想不到一個文雅的名字,最後起名為商務印書館。我覺得那時候還存在新聞自由,人們的政治意識開始覺醒,報紙上討論時事政治、國家命運和犀利言辭。梁啓超作為《時務報》主筆,在這期間寫了大量的文章,至少1400萬字,因為過度繁忙一度影響身體健康。他的文章中涉及面很廣,政治時評、戰爭檄文、詩詞小說、學術著作、人物傳記等,他主張新式教育,提倡男女平等,主張個人自由,他的很多先驅性理念富有預見性,幾代人如饑似渴閱讀他的著作,包括陳獨秀、胡適、毛澤東。
許知遠這本書有趣之處是大量引經據典,書中描述的很多事都是可考證並真實發生的,這些資料我們很難找到並且讀到,涉及範圍很廣,詳實具體,比如嶺南學術文化、廣州消費文化、城市遊記、府志、年譜、書信、日記等。你會在一個美國記者的記載中,了解到1871年的廣州大街什麼樣,遍地茶館,幾十人圍坐在小桌子旁邊喝茶吃點心聊天,大煙館也到處都有,街巷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店鋪,讓人分不清東南西北。你會在文獻中了解到當時的開會制度,老人為首,年輕人也可以參加,總數六七十人,開會不必全到,允許旁聽,也可以插話,這個管理制度體現了很強的內部民主。你會了解到17世紀初的廣東學校數量竟然用多如牛毛這個詞形容,每個鎮都有好幾所學校,20幾戶人家的小村子都有學校,街上全是讀書聲。除了大量史料和線索之外,書中全景式寫作手法,讓我們對他描述的時代和人物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就在讀到最後一頁,戊戌變法前夕,卷一結束。
一場風暴即將到來。我們會耐心的等待第二卷。

延伸閱讀

猜花樣燈謎

美好生活」徒步隨手拍花鄉活動

最後一句話竟然是「對不起」…

不僅能吃飽還能幫助降血糖

祭祀沐浴成表演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