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打仗就沒錢

5月
21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朱雁容


蜀山筆俠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估計看過宋代歷史的朋友心中會有同一個疑問:宋朝人打仗怎麼老提錢呢?每到關鍵的時候,就缺錢,錢一次次阻礙了宋軍的進一步行動,好像宋軍老缺錢似的。

同樣是打仗,怎麼就沒看到人家遼、夏、金缺錢呢?難道大宋的經濟實力還不如這幾個政權?那簡直是撞了鬼了。還是百姓偷稅漏稅、輕徭薄賦?想多了,不多收你就感天謝地了。
但問題是:怎麼解釋宋軍缺錢這個問題呢?又或者,這些錢去哪兒了呢?
這得從錢的源頭查起。
話說宋朝的財政有「兩庫」,一個是國庫,一個是內藏庫。國庫相當於國家帳戶,由三司來負責;內藏庫相當於國庫的存錢罐,每年的結餘都存在裡面,這麼重要的東西當然由皇帝親自來負責,慢慢地,它就變成了皇帝的小金庫。宋太祖曾經還打算用封樁庫(內藏庫前稱)的錢贖回燕雲十六州,只是後來不了了之。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經濟突飛猛進,國庫每年的盈餘都是相當豐厚的,只要不亂花,內藏庫的積蓄那是蹭蹭蹭地往上漲,皇帝心裡樂開了花。
可是,問題來了,不怕賊上門,就怕賊惦記,那麼多官員也隨時都盯著這個內藏庫,只要國庫稍微吃緊,就馬上要求調內藏庫的銀子。這裡我要強調一下:特別是打仗。
一提錢就不親熱了,剛開始皇帝還拿出錢來救濟,到後來乾脆直接封死了:三司使幹什麼吃的?自己想辦法去!
按理說:國庫那麼充盈,怎麼還會吃緊呢?這就得查國庫的問題了。
國庫從大宋開國到宋真宗都還是賺錢的,但到了宋仁宗以後,就慢慢地入不敷出了,到了宋神宗繼位的時候,甚至開始倒貼了。
難怪宋神宗要啟用王安石搞變法,每天上朝聽得最多的就是朝臣們向你要錢,你著不著急?內藏庫的錢是可以動,但照這樣發展下去,內藏庫空了呢?如果國家一個子兒都沒有了,大家豈不是都要玩完兒?
問題是:那麼豐厚的稅收,國庫的錢都去哪兒了?
這就是宋朝的「三冗」現象:冗官、冗費、冗兵導致的。
冗官,就是為了分權而不得不讓3個人去干1個人的事情,但工錢一個都不能少;
冗費,就是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搞排場,養小人,買和平,能用錢解決,堅決不用暴力;
冗兵,就是拿錢養兵,你什麼不干都可以,給我安安靜靜地待在哪兒,看好家門。宋朝幾十萬禁軍除了戍邊的一半在幹活兒以外,其餘的一半全都在東京開封睡大覺領工資。如果不是女真人打來,他們的美夢還不會醒。
國庫緊張也就得了,關鍵是軍隊這邊再給你來一手,朝廷撥5萬人的銀子,他卻只給你養3萬兵(打個比方),2萬人吃空餉;每個人分10兩銀子,到大頭兵手上就只剩5兩了,還有5兩不見了。錢到哪兒去了?軍界大佬們分了。

也就是說:你要打一場真正5萬人規模的仗,你得支付20多萬人的軍餉,這就是拿錢辦事、認錢不認人的後果。就連「太原保衛戰」這樣的生死戰,西軍名將种師中的部下竟然因為沒有及時拿到獎賞而在戰場上集體撤標。這樣的事情都能發生,就差明碼標價了,行軍50里多少錢?砍一刀多少錢?射一箭多少錢?這完全就成了一個商場,談何保家衛國、守土開疆?
但這能完全怪兵痞們嗎?是誰造就了他們的性格?
在唯利是圖的時代,不管是打仗還是其它,你看到的,永遠只是——錢!蘇武、文天祥、譚嗣同他們明知前面是萬丈深淵,卻義無反顧地選擇英勇赴義,他們失去的是身軀,保留的,卻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種。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延伸閱讀

「小途昂」來了!解析

富貴不差錢年底前發掘商機

卻為何表現的那麼差勁呢?

北洋造光緒元寶市場價內幕

要用轎車換回一件舊物照過來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