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過了77年

4月
22
2020


分類:人文
作者:蘇友真


縱橫天下史

相信很多讀者,都曾經讀過魯迅先生的雄文《輪雷峰塔的倒掉》。這是在1924年,舊雷峰塔倒塌之後,魯迅借題發揮,將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與《白蛇傳》的民間故事巧妙結合,控訴了封建統治階級壓迫人民的本質,並高度讚揚了白娘子的反抗精神。雷峰塔倒了之後,到底有沒有白娘子呢?
那自然是沒有的,不過,在當時發現在雷峰塔的塔磚中秘藏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面世,也是宗教界的一件盛世。廢墟之下,發現了一座地宮,只是因為當時的局勢,也無人組織開挖。據說在現場還發現了一些白色的小蛇,被人風傳是白娘子的化身。
直到2001年,在浙江省政府重修雷峰塔的決定之下,雷鋒塔的地宮挖掘工作開始進行。當考古專家從四面八方集合,各大媒體蜂擁而至時,一位老農曾經搖頭嘆道:這都過去77年歷史了,盜墓賊來了一波又一波,只怕早就沒剩什麼好東西了。這也確實是實情,給很多人潑了一瓢冷水。
然而,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劇情卻出現了重大反轉。地宮之中不僅還有大量的珍稀文物,而且還找到了吳越國純銀阿育王塔、鎏金龍蓮底座佛像等精品文物。這項工作,立即成為了當年的十大考古成果。
最著名的當屬這座熠熠生輝的吳越國純銀阿育王塔。阿育王塔實際上就是供奉佛祖或者得道高僧舍利的器皿,因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阿育王最先使用而得名。據說,最開始阿育王塔很簡陋,只是類似於饅頭形狀的覆缽,後來隨著對神佛的崇拜,才越做越豪華。在中國目前已發現並保存19座阿育王塔,雷峰塔地宮中發現的這座,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座阿育王塔,是當年吳越國國王錢俶在興建雷峰塔時,專門量身打造的。當時南國篤信佛教,對於阿育王塔的打造可謂是不惜重金,不計成本,傾盡全國之力。它高35.6厘米、基座邊長12.5厘米,重1272克,使用純銀捶揲成型,部分地方採用了鎏金工藝。
在很多資料上,介紹這座吳越國純銀阿育王塔時,說它是由基座、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這本來沒有錯,但其實如果細分,它應該包括底板、基座、塔身、頂蓋、山花蕉葉、塔剎、相輪、金棺等部分,相當複雜。每部分都是捶揲成型後接合而成。
它的底座為方形,每個側面都是5棵菩提樹加4尊佛像構成,再現了釋迦牟尼在樹下成佛的場景。塔身則是一個倒梯形,內部應該放置金棺,裡面供奉著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外側的四個面上,分別有四幅佛教故事的畫面,每一幅都不同,自成一個禪理故事。
第一幅叫做「薩埵太子捨身飼虎」,是釋迦牟尼當太子的時候,看到老虎奄奄一息,捨身餵虎。第二幅為「屍毗王割肉貿鴿」,這是佛陀的過去生為屍毗王時,看到老鷹追逐兔子,於心不忍,割肉餵鷹。第三幅是「快目王舍眼」,這是佛陀的過去生為快目王時,將自己的眼睛施捨給人的故事。第四幅是「月光王施首」,佛陀過去生為月光王時,樂善好施,他國國王派人要月光王送自己的首級,佛陀也欣然應允的場景。
這些故事,一一再現了宗教中釋迦牟尼的慈悲,也是宣揚他的無量功德。在塔身的上方四邊上各自站立著一隻大鵬金翅鳥,這是佛教中的八部天龍之一。在大鵬金翅鳥的下方,又有山花蕉葉,每個山花蕉葉四周又有一副圖畫,一共16幅圖畫,共16個故事,講述了釋迦牟尼從誕生、修行、出家、得道以及傳經的過程。
塔頂是由剎杆、五重相輪和頂部的摩尼寶珠組成,這是象徵佛教法力無邊的聖物,讓整個阿育王塔顯得莊嚴肅穆。
隨著它被發現的,還有一份《華嚴經跋》碑刻,這正是錢俶親手所書,講述了這尊阿育王塔來龍去脈,它的內部供奉著「佛螺髻發」舍利。但出於保護文物和尊重宗教的目的,從來沒有被打開過,也不知道舍利的情況。不管裡面情況如何,這尊吳越國純銀阿育王塔就已經是千年以來的珍寶,現已經是浙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延伸閱讀

當地官員獻美人

縱享溫馨生活

分享繁榮的陝南安康地方戲種(三)

值得收藏!穿透人心的哲理美句

他的作品如鏡子一般反射我們生活的本質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