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從人造胚胎到乳腺癌新療法——全球醫學界2018年10項重大突破

4月
11
2020


分類:科技
作者:施凡荷


前瞻網
感謝科學人員日夜無休的努力,讓人們在2018年看到了無數耀眼的醫學成就。從突破性的癌症治療新手段,到史上首個實驗室培育的人類卵子,再到印度接受子宮移植的女性成功誕下嬰兒,新研究持續改變著人類醫療保健的未來,讓尋常人的生活更加安全舒適。以下是2018年10大最令人興奮的醫學突破,它們是最有可能在未來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成就。
1、第1顆實驗室人造卵子
今年2月9日,《人類生殖分子》期刊刊載了英國科學家在實驗室內製造出人類卵子的重磅研究成果。據介紹,這項研究由愛丁堡兩家研究型醫院的科學家與紐約人類生殖中心的科學家操作,首次將人類卵細胞在人體外從最初階段發育至成熟。
研究團隊對10名女性進行剖腹手術,從獲得的小塊卵巢組織標本中,他們提取了310個原始卵泡,其中87個在初始階段存活,即始基卵泡。之後,他們將其放入營養素培養基中培養,最終獲得了32個成熟的卵細胞,歷時21-22天。不過,另據《科學雜誌》(sciencemag)消息,最後,只有9枚卵子通過了最終的成熟測試——它們能夠分裂、染色體減半,可以準備好在受精過程中和精子結合。
研究人員稱,他們的研究成果可能會為癌症放療或化療的女孩保留生育能力帶來新方法。英國和美國科學家表示,這在將來某天會促進再生醫學治療法和新的不孕症療法的發展。
2、亞太地區首例子宮移植嬰兒
10月18日,印度產生了亞洲首個子宮移植婦女誕下嬰兒的案例。2017年5月19日,27歲的古吉拉特邦瓦瓦多達拉居民瓦蘭接受了子宮移植手術,成為印度第2個接受該手術的女性。17個月後,她在浦那銀河醫院剖腹產成功,平安誕下一名重1.45公斤的嬰兒。
不過,相關案例並非一帆豐順。在接受子宮移植手術後,想要懷孕,女性必須通過胚胎移植手術,而這是瓦蘭第2次胚胎移植。第1次是在今年1月,她和另一名子宮移植的婦女共同接受胚胎移植,結果雙雙失敗。4月7日,她進行了第2次手術,成功懷孕。按照預期,嬰兒預產期為11月第1周,屆時寶寶將34周大,實際上已經可以歸入早產兒。
沒想到,實際生產時間比預期更早。生產當天,瓦蘭的血壓突然升高,根據醫生的觀測,嬰兒周圍的液體開始減少,也就是說,嬰兒無法在子宮內繼續生長。於是他們決定剖腹產。值得慶幸的是,嬰兒的生理情況良好。
3、突破性療法成功治癒晚期乳腺癌
根據今年6月4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的論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首次應用免疫療法中的腫瘤浸潤淋巴療法,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機制,將一位晚期乳腺癌伴全身轉移的女性患者成功治癒。
受試者伯金斯(Judy Perkins)是一名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工程師,受試時49歲,罹患乳腺癌,經歷多個療程的化療失敗,癌細胞已經從右乳擴散至肝臟及全身各處,預期壽命只有3年。
在治療過程中,醫生從伯金斯身上取下一小塊腫瘤組織並提取出曾試圖殺死腫瘤細胞的免疫細胞,通過複製培養數十億個這類的免疫細胞並進行篩選,最後往伯金斯體內注射約800億個具有最高效率識別並攻擊腫瘤細胞的免疫細胞,同時應用PD-1抑制劑Keytruda治療。接受42周的治療後,多項檢驗顯示伯金斯體內已經沒有癌細胞,並且至今仍然保持健康。
4、首次不用精子卵子培育 「人造胚胎」
5月7日,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用小鼠幹細胞培育出了初期胚胎形態,專業術語講就是「類囊胚」(blastoid),這使得人類距離不使用精子和卵子製造出人工生命又近了一些。
研究人員將來自小鼠的兩種胚胎幹細胞結合在一起。在培養皿中結合之後,這些幹細胞會長成類似囊胚——可植入子宮的早期胚胎形態——的結構,被稱作「類囊胚」。囊胚是球形的細胞群,包括滋養層、內細胞群和充滿液體的囊胚腔。當植入子宮之後,這些細胞先是觸發子宮發生改變,像3天半的正常囊胚一樣。在正常發育中,滋養層會繼續形成胎盤,但該研究中的類囊胚最終未能發育成成熟胚胎。
研究負責人、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里弗龍(Nicholas Rivron)教授表示,最快在3年內就能獲得可用的人造小鼠胚胎,但人類胚胎的出現將需要幾十年時間。這些胚胎的主要用途將是藥物試驗和不育症研究。
5、法國出現首位「三面人」
今年1月15日,43歲的法國男子阿蒙(Jerome Hamon)成功進行了他人生第2次面部移植手術,成為世界上首位「三面人」。
阿蒙患有1型神經纖維瘤病,這種基因疾病導致其臉部畸形。因此,他於2010年首次在巴黎亨利-蒙多爾醫院接受了全臉移植手術。2015年,他在一次普通感冒中接受了抗生素治療,導致免疫抑制劑失效。從2016年起,他的臉部開始損壞,不得不再次接受移植。
1月14日晚,一名22歲男子在距巴黎數百公里處去世,經法國國家醫藥安全局(ANSM)同意,醫療班子使用了革命性的技術來保存移植的臉皮——除了用傳統的溶液浸泡以外,還利用海蚯蚓的血紅蛋白的特性來保留氧氣——連夜運到醫院。1月15日中午,阿蒙再次成功進行面部移植,並於次日中午被推出手術室。
法國女性迪諾瓦爾(ISABELLE DINOIRE)在2005年做了世界首例臉部移植手術。自此以來,全球總共出現了40次臉部移植手術。
6、全球首例已故捐贈者子宮移植孕育嬰兒誕生
12月,巴西一名女性接受已故捐贈者的子宮移植,成功產下一名女嬰,這是全球首個在死體移植子宮內孕育的嬰兒。
產婦患先天性子宮陰道缺失綜合徵,醫療團隊將捐贈者子宮與受體的靜動脈、韌帶和陰道管相連接。在移植完成5個月後,子宮沒有顯示出排斥的跡象,超聲波掃描和月經均為正常。手術七個月後,醫療團隊將先前受精和冷凍的卵子植入其體內,10天後被證實懷孕。懷孕第35周通過剖腹產誕下女嬰,體重2550克。移植子宮最終在剖腹產手術中摘除。
領導此項研究的巴西聖保羅大學醫院醫生達尼埃傑森伯格(Dani Ejzenberg)表示,這項研究可為患有子宮不育的女性提供一個新選項。自願死後捐獻器官的人數遠超過活體捐贈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7、新型HIV預防藥物
美國製藥公司Gilead Science 研發出一種預防愛滋病的藥物Truvada,這是愛滋病治療藥物替諾福韋、二丙氧基和恩曲他濱的合劑,也是首個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愛滋病毒預防藥物。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柯比研究所對此藥的實際效果進行看研究,他們以新南威爾斯州的3700名男同性戀者(高危人士)為對象,讓他們服藥,並跟進他們的狀況12個月。
結果顯示,過去的12個月中,有149例的愛滋病新感染個案,而在研究期間,新增病例下降為102 件。研究負責人格魯里奇(Andrew Grulich) 教授表示,這是他們首次觀察到新增感染個案急降,也是該地區自1985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8、新型乳腺癌疫苗
10月19日,來自明尼蘇達州梅奧診所的分子生物學家霍斯(John Hawse)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已經應用於臨床的雌二醇藥物,可用於治療三陰性乳腺癌。其研究的最新結果發表於最新的《PNAS》雜誌。
與其他乳腺癌相比,三陰性乳腺癌的增殖和轉移速度更快。此外,由於這種癌細胞缺乏激素受體,導致臨床常用的激素療法對該類型腫瘤的治療無效。因此。對該類型的腫瘤目前唯一治療方法是化療,但其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
不過,在新研究中,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激素受體——雌激素受體β,當雌二醇與雌激素受體β結合時,它會誘導「半胱氨酸蛋白酶」分泌。而誘導出的蛋白酶則會抑制腫瘤生長並阻止癌細胞擴散。
9、新型抗體或將永久治癒過敏
1月,紐西蘭的科學家團隊發布報告稱,他們發現了一種抗體,可能可以大範圍抑制人體的過敏反應過程,從而極大改善過敏症狀,朝哮喘治療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一突破性發現可能為永久性治療花生、貝類和其他食物導致的致命過敏鋪平道路。
一般來說,過敏的人在接觸外部過敏源時,體內會產生大量IgE分子,這些分子在血液中循環,並被附著在免疫系統的效應細胞上,從而觸發組胺的產生,立即產生過敏反應。報告稱,該抗體在人體複雜的生化過程中相互作用,通過這個過程,它可以防止人體過敏抗體(IgE)附著在細胞上,從而預防所有過敏症狀發生。
10、FDA首次批准大麻藥物上市
近年來,為調查大麻二酚(CBD)的健康益處而開展的研究數量不斷增加,6月26日,FDA首次批准了一款含CBD的新藥。這種從大麻草和大麻植物中提取的藥物不含四氫大麻酚(THC)的神經刺激效果。
據了解,這種被稱作Epidiolex的藥物主要用於治療2歲及以上人群的嚴重兒童期癲癇。為了獲得批准,醫學人員對其進行了3項臨床試驗,其中患有嚴重癲癇症的參與者(包括兒童和成人)每天接受2次液體劑量,持續長達14周。在這些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中,CBD在減少癲癇發作方面明顯優於安慰劑。
Lennox-Gastaut綜合徵(無法控制肌肉收縮的癲癇發作)的參與者減少了37%至42%。有43%的Dravet綜合徵患者(其中包括驚厥性癲癇發作)的發作減少了50%。不過,一些服用Epidiolex的患者肝酶升高,可能存在肝臟受損的狀況

延伸閱讀

花點時間|

以小窺大知轄軎

探詢LA500V全智能空氣凈化器|大家測(第27

號外,荷綠透芬芳=張近生老師

3000日軍偷襲機場準備白刃戰時出現一幕慘劇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