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帝陵集體迷失

1月
05
2020


分類:歷史
作者:吳麗秋


梧桐樹下戲鳳凰
魏晉盜墓風影響司馬懿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這篇「梧桐樹下戲鳳凰」一點號,來聊聊不少網友都熟悉的司馬懿——分析一下盜墓之風對晉室葬事和陵墓規制的影響。
司馬懿是曹操手下的重要人物,但是曹操心底對司馬懿並不真正信任,不信任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太有才了。所以,曹操僅讓司馬懿做了高級幕僚(主薄),而沒有讓他獨霸一方。
(曹操,劇照)
這是為什麼?原來曹操曾做過一個怪夢,夢中見到三匹馬同時在一個槽里食料。馬即「司馬」,槽即「曹」,生性多疑的曹操特別迷信,擔心司馬懿將來會與他爭天下。從此,曹操對司馬懿多了戒心,更不相信了,一度曾想殺掉司馬懿,以絕後患。因為兒子曹丕的保護,司馬懿才免遭禍害——致後來怪夢應驗!
但曹操仍警告曹丕,要當心司馬懿!
曹丕卻未把老爺子的忠告當回事情,當了皇帝後不只未壓制,反而重用司馬懿,給曹魏的亡國埋下了禍根。

(司馬懿,劇照)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輔國大臣曹爽,陪18歲的曹芳(廢帝)到都城洛陽南90里的高平陵,祭祀魏明帝曹叡,這讓時年已七十、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揪准了機會,當即在城內發動兵變,把曹魏大權牢牢控制在司馬家族之手。
之後,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為齊王,司馬昭殺新君曹髦、扶傀儡曹奐,在十來年的時間內,由司馬炎完成了司馬氏「天子計劃」接力賽的最後一棒。

(曹芳,劇照)
借魏帝曹芳謁陵而成功兵變,司馬懿的「憂慮」就在這裡。他知道自家天下是怎麼得來的,擔心再如此這般旁落旁他姓,故而立下「三不」祖訓。還有,當時盜墓成風,兩漢帝王陵、王公墓屢遭破壞,這對司馬懿立祖訓,也不能沒有影響。
我在《三國大墓》一書中寫過這方面的事情,重點談了晉室皇陵。
《晉書·宣帝紀》記載,司馬懿先有「遺命」,預作《終制》,把自己土葬在首陽山(北邙山一帶),「不墳不樹」;又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明器,後終者不得合葬」。再又「遺詔」,「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

(安陽疑似曹操墓考古現場)
「不墳不樹」,就是不設地面標記,讓盜墓賊難以找到——「秘葬」。
「斂以時服,不設明器」,意思是收殮時就穿平時的衣服,不要隨葬品,以絕盜墓賊貪慾——「薄葬」。
這實際上是當年曹操出於反盜墓考慮,而給曹家立下的祖訓,司馬懿照搬照用,將之作為「最高指示」,留給了自己的子孫。
竊了曹氏天下,又偷師曹操的反盜墓,司馬懿確實夠精明的。
司馬懿的最高指示得到了晉皇室的嚴格遵守,不論是西晉,還是東晉,皇帝死後下葬都比較簡單,沒有封土堆,隨葬品也不多。既不像漢朝帝王陵寢那樣有高大的墳頭,也不像唐朝帝王陵那樣,有堅固、豪華的地宮。
但這一特殊葬制也帶來嚴重問題,時間一長,這些「不墳不樹」的陵墓就難以對上號了。加上朝代更迭,時光變幻,晉帝王陵漸漸成了「謎陵」。
(晉墓考古)
晉朝帝王陵給後世的考古專家製造了很大的麻煩,至今沒有一座陵能被考古學上真正考定。但特殊的葬制難倒了考古專家,卻沒有難倒盜墓者,已發現的未能確認陵主的疑似帝王陵,沒有一座未被盜過,南京一帶的東晉帝王陵更是這樣。
盜墓者才是考古專家的天敵和晉代帝王「集體失蹤」的禍首。
東西晉代共有15位史家認定的皇帝。其中,西晉都洛陽,有4位皇帝,歷52年,於公元316年為匈奴所建的漢國(前趙)所滅; 東晉都建康(今南京),有11位皇帝,雖然只有半壁江山,卻歷104年,才為宋劉裕所滅。
(南京東晉墓考古現場)
西晉的帝陵區在都城洛陽附近偃師縣境內的北邙山一帶。
北邙山位於黃河南岸,「地勢軒然,風景絕佳」,是中國古代營建陰宅的最佳風水寶地之一。過去,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一說。
秦丞相呂不韋、包括漢光武帝劉秀在內的五位東漢皇帝、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南唐李後主李煜等,都先後葬於邙山。此即唐代詩人王建《北邙行》一詩中所謂,「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處買……」

邙山古墓道)
葬於邙山的西晉皇帝,分別是武帝司馬炎(峻陽陵)、惠帝司馬衷(太陽陵),還有追封的宣帝司馬懿(高原陵)、景帝司馬師(峻平陵)、文帝司馬昭(崇陽陵)。
這些陵墓離都城都很近,其中峻陽陵離洛陽僅20來里。而「近國都」是西晉室皇陵的顯著特點,並為後來的東晉所承襲,東晉陵墓,比西晉還近,有的甚至在皇宮的邊上下葬。
(邙山古墓)

延伸閱讀

主城到潼南將修城際快鐵!讓人驚訝

孩子們徹底顛覆了對畫畫的認知

保護此人

找回兒時的記憶和童年的味道讓人驚訝

美食攻略丨大部分成都上班族最喜歡去的美食街沒有之

熱門文章







友善連結


AAhot © All Rights Reserved.